幼儿认识量的3种方法,幼儿如何认识数字3方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02 03:21:35

本文来自曲少云老师在得到精品课的如何开发孩子的数学潜力,感谢老师的精彩总结。共九个课题。本期是第三节。第二节是前几天发过的文章《根据儿童计算能力发展阶段,这5招,教会6岁前儿童“数的计算”》

什么叫“量”呢?

幼儿认识量的3种方法,幼儿如何认识数字3方法(1)

从本质上说,“量”表示的是事物的一种属性,比如长短、高低、大小、粗细、轻重等,都属于量的概念。

比方说“你的身高是2米”,它表示:人人都有身高,而你不同于其他人的是,你有2米高。从属性到差别,再到数值,这才是“一个量”所代表的完整含义。

所以,“量概念”的启蒙首先是识别物体的属性,然后就同一属性进行比较,这是“从属性到差别”这一步。

在比较中会进一步产生“标准”和“单位”,于是就有了“测量”;测量出相对精确的数值后,就可以进行“量的计算”了,这就完成了“从差别到数值”的理解升级。

孩子对“量”的启蒙,基本上就遵照这样的过程。

这一讲,我就先跟你谈谈“从属性到差别”这一步,这一步的核心是通过“比较”让孩子理解“量的大小”

比如知道两根铅笔谁长谁短,两个房间谁大谁小,两袋面粉谁轻谁重等,从无到有地建立起量的概念。下一讲再讨论量的测量与计算。

一、孩子对物体属性的认识

孩子在1-2岁的时候,“量”的意识就开始萌芽了。但你要注意的是,孩子对不同属性的理解并不是均衡发展的。

一般2岁左右的孩子,能对不同大小的物体做出反应;

到了3岁,不仅能区分大小,对长短也可以简单表达了;

而对于物体重量上的不同,大多数孩子在3岁时还不能判断出明显差异,直到4岁才基本能用正确词汇表达出来。

大部分孩子在4-5岁已经能掌握很多的属性概念,知道怎么比较事物的大小、轻重、高矮、粗细、厚薄等,靠目测,就能够从五六根长短不同的铅笔中,选出两根一样长的来。

不同的孩子在“量概念”的发展方面早晚快慢是不同的,如果你能够在适当的阶段,给孩子有益的引导,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高矮、大小、长短这些事物的属性。

这不仅能让孩子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量的概念”,也能极大地提升孩子认识和判断周围环境的能力。

二、如何帮孩子理解“量”?

教你4招给孩子建立“比较”的意识,理解“量的大小”。

第一招:串珠游戏

幼儿认识量的3种方法,幼儿如何认识数字3方法(2)

准备几根细线、几组大小不同的串珠,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起来了,亲手制作一串漂亮的珠链,同时又启蒙孩子的长短、大小意识。

在孩子量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你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如果是你一串,孩子一串,你就可以问孩子“你的长还是妈妈的长?”这是让孩子从事物的单一属性中,找出差别来。

如果有2串大珠,孩子有了2串小珠,你可以问孩子“两串大珠哪串长呢?”或者是,“找出小的那两串,看看它们中哪条长哪条短?”

这样的发问,不仅能引发孩子对事物属性大小、长短的思考,还在某一种属性中锻炼了他们找出差别的能力。

当你问孩子串珠的长度时,如果孩子伸出小手指开始数“1个、2个、3个、4个”,通过串珠的个数告诉你答案,那说明孩子已经找到了准确的测量方法,用串珠的个数这个数学概念来描述长度这个属性了。

在这个游戏中,串珠不仅在数量上可以由少变多,种类上也可以不断增加。这样,随着孩子思维能力的提高,游戏可以不断玩出新花样。

小手动一动,让串珠对准细线的过程还是绝妙的手指操运动,对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也非常有用。

第二招,充分利用身边事物。

用“你问我答”的方式,帮孩子认识不同的属性,建立“量的概念”,同时完善孩子的量词词汇。

一个很好的活动就是整理玩具。相信每个有孩子的家里都绝对少不了琳琅满目的玩具,那就赶快和孩子玩个分类游戏吧。

你可以通过分类标准的设计,让孩子在其中积累长短、粗细、厚薄,甚至是轻重等有关的"量概念"的属性特征,让孩子收获“量”的最直接的“感性经验”。

你还可以通过提问,随时了解孩子的分类水平,比如“为什么把这根笔放这个盒子里?”“小的球都找回来了吗?”……

另外,生活中的"量概念"比比皆是,只要留心都可以为我所用。

比如包饺子的时候,给孩子一点面团,揉一揉拉一拉再拍扁,长短大小自然就来了;

吃饭的时候,两根黄瓜可以比一比长短,两个盘子也可以比一比大小;

妈妈和爸爸站在一起,就可以问孩子了:“我俩谁高、谁矮呀?”

如果孩子一时答不出来,你可以边用手比划,边提示孩子:“你看,妈妈的最高的地方刚刚到爸爸的肩膀。可是爸爸却这么高!”

这时候孩子就会跟着你说出“爸爸高,妈妈矮!”你还可以继续引导他说,“那你和爸爸也比一比吧。”

有很重要的一点要特别提醒你:越是早期的启蒙,越是要注意你选取的物体属性要比较突出,没有过多的干扰因素。

比如两根铅笔的粗细颜色都相同,只比较长短;

两块面团比大小,也要注意厚度尽量一致,只比较面积。

这样,孩子才能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建立“量的概念”。

第三招,让童谣来帮忙。

比如,对于“重量”的理解,一个特别好的活动就是和孩子去玩跷跷板。你可以一边玩一边教给孩子这段童谣:

《跷跷板》

宝宝轻,爸爸重;

跷跷板,一起上;

砰,一个跌地下;

砰,一个飞天上。

另外,很多童谣中都有量的概念和比较,比如走在户外时,可以用下面两首童谣。

《大马路,宽又宽》

大马路,宽又宽,

小胡同,窄又窄,

大汽车,小汽车,

来来往往跑得欢。

小朋友,站路边,

要去对面幼儿园。

左瞧瞧,右看看,

交通法规不能忘。

《绕口令》

扁担长,板凳宽,

扁担没有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第四招,发掘绘本中量的元素。

我给你推荐两个启蒙"量概念"非常好用的绘本。

一个是《我爸爸》,在丰富孩子对事物属性的认知方面,这个绘本再好不过了。

故事中的爸爸就是孩子眼里的爸爸:他是那样高大,那样强壮,以至于爸爸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我们在仰视他。

绘本用这样的文字介绍着这位“独一无二”的爸爸:

“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

游得像鱼一样快。

"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

你瞧,每一句话,都可以延展出丰富的“量概念”:大与小、多和少、快和慢……

还有一个绘本我猜你家也有,《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很流行,相信你给孩子读的时候是告诉他这是一个“爱”的故事。

这个故事从小兔子的提问"猜猜我有多爱你"开始,大兔子和小兔子不断用各种各样的"量",来表示"爱"的程度。

比如“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

可以说,这简直就是给“量”打造的一本绘本。

量概念绘本清单

幼儿认识量的3种方法,幼儿如何认识数字3方法(3)

幼儿认识量的3种方法,幼儿如何认识数字3方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