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不会写代码就丧失了网络生存能力”……近来,大量引发家长焦虑感的少儿编程广告,充斥于自媒体和公共场所。而少儿培训从英语热、奥数热,也转移到了“编程热”。
少儿编程课花费不菲。据了解,现在市面上,以7岁孩子每周上1节课为例,线下课程一般一年1万到2万元,线上课程一年多在5000元左右。但即便如此,许多家长也是趋之如骛,不惜花下重金,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编程。
这股“少儿编程”热与多年前的“英语热”“奥数热”几乎如出一辙,都充满了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那些“未来想让孩子赢,就不要在这一点上输”“编程要从娃娃抓起”“在未来,不会编程的,都将是文盲”等等言论也无一不在挑动着家长脆弱的神经,煽动着家长焦虑的情绪。
事实上,许多家长对所谓的编程是什么并不了解,只是单纯得觉得编程是未来必不可少的技能,希望孩子能尽早掌握。
这一种“早学早有优势”的赶超心态,“别人学了自己孩子也要学”的攀比心态,“升学加分特长项”的功利心态,表面上是可以理解的,实质上是很盲目的跟风、攀比。
人工智能固然是未来社会的大趋势,却肯定不是社会唯一的形态。希望孩子早接触的想法也很好,但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跟风而行,且不说人工智能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涉及数学、统计、脑科学等多方面的学科和知识,学习起来并非易事。
何况现在市面上所谓“少儿编程”,只是简单的图形化编程,跟真正的编程是两码事。很多少儿编程班就是玩儿,模块都是现成的。除非父母之一是程序员,不然一般小孩真的很难学到真东西。
家长之所以热衷于“编程热”,固然与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对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和推广编程教育的鼓励分不开。
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浙江省也于当年开始,包括编程的信息技术也被纳入高考选考科目。
但是,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让教育适应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稳步发展。而资本带来的往往是“蒙眼狂奔”与拔苗助长。
如今,市场上的少儿编程培训行业的准入门槛非常低,其课程标准及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培训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尤其是教材方面,还没有国家教育部门推荐的统一教材,一些机构的教材其实是东拼西凑的,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
说到底,“少儿编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一些机构刻意“制造焦虑”对少儿编程热推波助澜,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家长掏钱。
向家长鼓噪“焦虑”的营销手段,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更不是什么高明的伎俩,却历经多年还能在家长这里无往不利,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在育儿的过程中,还是少一点功利之心吧,或许唯有如此,家长们才能少一些烦恼,也能少花一点冤枉钱。
(来源: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