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线老师都知道:写字教学组词孩子们举手最多,阅读教学读课文举手的孩子也多,但唯独到了品读课文的时候,尤其是要表达对课文词句、人物等的理解和看法时,思考、发言的往往就只有那几个孩子。
其他的孩子基本是惰性、不自信,被动地听着老师和极个别孩子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对于小孩子来说,自己思考得来的远比听到的要记得清。
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课堂听讲质量,鼓励孩子上课积极发言,有时间,可以在预习时和孩子模拟一下课堂。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阅读理解题并不难,毕竟二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是较弱的,题型多以考查基础字词、语用迁移能力,以及提取信息能力为主,尤其是从原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最为常见也最容易出错的。
原因就在于孩子没有读题、读文的好习惯。虽然老师常常强调短文要读至少3遍,并且对每一遍如何读都有细致要求。但大多数孩子都是只读一遍或两遍,读的时候还会出现跳读。读题目的时候也会漏题,尤其是用横线或波浪线在短文中画句子的题。
这都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养成好习惯。比如我们的语文预习,要求课文必须读三遍,读文时还要标段、圈画生字,但大多数孩子读文顺序、圈画生字顺序都是以省事为主,还有的孩子课文只读一遍。更别提平时做阅读理解练习了。
孩子年龄小,平时预习课文不按要求读3遍,阅读理解练习也是随意读,想要他在考场上短文读三遍,是不可能的。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家长给他习惯,远比给他语言上的重复唠叨管用。
从语文课本预习开始,到做练习题、试卷,包括数学和英语,都要让孩子读文、读题3遍,使其成为习惯,这是基础。
其次就是技巧,低年级题的答案多是从短文中直接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先读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再从短文中找出它,往前往后读,就能找到答案。
最后一道主观题,故事类的,道理或感受一般会在短文最后段中通过人物语言呈现出来。其他的,可以抓住短文中人物精神、事物特点等进行回答。
所谓适量,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没有标准尺度。有的孩子一周写一篇都觉得吃力,尤其是刚开始练习且没有自信的孩子,练多了起反作用。有的孩子一天一篇轻轻松松。
所以呢,建议一周两篇较为合适,练写之后的总结非常重要,毕竟短文不计其数,关键是找对答题方法。
最后,推荐几本较好的阅读理解习题,《新黑马阅读》《阳光同学同步阅读测试》《小学语文新课标阶梯阅读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