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学生的评价都是采用等级评判法(一般四个等级A,B,C,D),也就是把学生考的成绩转换成等级。下面举例说明运用电子表格中的IF函数嵌套,实现成绩与等级的转换过程。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IF函数的使用。
IF的函数格式为:IF(测试条件,真值,假值)。
其意义是:当测试条件成立时,则显示真值(即第一个逗号之后第二个逗号之前的数值),当测试条件不成立时则显示假值(即第二个逗号之后的数值)。
例如:在目标单元格内输入函数“=IF(A2<60,1,2)”则当单元格A2内的数值小于60时目标单元格内显示的数值为1,当单元格内的数值不小于60时目标单元格内显示的数值为2。
这里显示的是数字(即数值),如果如果我们想要显示汉字或其他字符那怎么办呢?其实这个很简单:只需要把想要输出的内容放入双引号内,然后再放到相应位置即可。若上函数改为“=IF(A2<60,"差""好")”,那么当单元格A2内的数值小于60时,目标单元格则显示“差”;当单元格内的数值不小于60时则目标单元格则显示“好”。
上述例题实现了对数值的两等级划分,现在对学生成绩进行等级评定需要多等级划分,其实,只需要用多个IF语句进行嵌套即可实现。
下面讲解一下如何用if函数嵌套对学生成绩进行四个等级的划分。如下图,首先打开“X班X学科考试等级评定表”,在 C列后插入一列,在D2单元格中输入“等级”,在D3单元格中输入IF函数。
图1
(假设我们的成绩等级划分是:0~59为D级,60~74为C级,76~89为B级,90~100为A级。)
第一层IF函数测试条件为“C3<60”,假设分数在60分以下时即C3单元格内的值小于60,正确则输出“D”,不正确时C3单元格内的值大于等于60,在假值的位置上嵌套第二层IF语句。
第二层IF语句中的测试条件为“C3<75”,若C3内的值小于75,则输出真值“C”,若测试条件不成立,则C3内的值大于等于75,在假值的位置上嵌套第三层IF语句。
第三层IF语句中的测试条件为“C3<90”,若C3内的值小于 90,则输出真值“B”,若测试条件不成立,则输出假值“A”。即在D3单元格内输入:“=IF(C3<60,"D",IF(C3< 75,"C",IF(C3<90,"B","A")))”,回车。
选中D3单元格,按住填充柄进行填充,这样本学科的等级转换完成。
依据此方法,可以转换其他科目的等级。
参考公式:
1、=IF(A2<60,"不及格",IF(A2<80,"及格",IF(A2<100,"优秀")))
2、=IF(B2<60,"不及格",IF(B2=60,"及格",IF(B2<90,"良好","优秀")))
3、=IF(D4>=90,"优",IF(D4>=80,"良",IF(D4>=70,"中",IF(D4>=60,"合格",IF(D4<60,"差"))))) 或 =(IF(D5=90,"优",IF(D5>=80,"良",IF(D5>=70,"中",IF(D5>=60,"合格","差")))))
4、=IF(B3<60,"D",IF(B3< 75,"C",IF(B3<90,"B","A")))
0~59为D级,60~74为C级,76~89为B级,90~100为A级
5. =IF(C5<60,"D",IF(C5<70,"C",IF(C5<80,"B","A"))) 语数
0~59为D,60~69为c级,70~79为b级,80~100为A级
6、=IF(G5<30,"D",IF(G5<35,"C",IF(G5<40,"B","A"))) 科学
0~29为D,30~34为c级,35~39为b级,40~50为A级
7、=IF(I5<100,"D",IF(I5<155,"C",IF(I5<200,"B","A"))) 总分250
150以下为D,175分以下为c级,200以下为b级,200以上为A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