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旋律的骨架,它在音乐中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音乐中时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节奏的变化中。人们常常把它比作音乐的呼吸和脉搏,它让音乐更有生命力,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而多数人往往只重视对旋律的训练而忽略了节奏的训练,忽视了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缺乏对节奏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因此节奏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节奏的训练加以阐述。
一、节奏型的练习
音乐旋律以音响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组织起来进行交替与变化。千变万化的节奏运动形态在不同长短音符的组织与变化中得以体现,旋律的艺术表现力往往以特有的节奏型来增强,合理、规律的节奏型组合能促成美妙动听的音乐。
音乐中的节奏虽然形态多种多样,构成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态归类并不复杂。只要认真思考,用合理的训练方法配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基本节奏开始学习,循序渐进,细心体会,要掌握好其他复杂的节奏并不是难事。
在一首曲子中,节奏的组合常常会有一些典型的意义,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组合,就是节奏型。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带休止型等。不同的节奏型则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如切分型能使节拍的强弱规律改变,使音乐变得有较强的起伏感。带休止型具有轻快、活泼的作用等等。
在节奏型的练习中需要加入有效的记忆方法,才能使节奏型的练习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感性记忆和理性记忆结合运用是增强节奏型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感性记忆就是不假思索地将所给的节奏快速念出,这主要是凭借自己对节奏的律动感知。感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模仿训练,但对太长的节奏型组合,感性记忆则显得力不从心。理性记忆就是将所给节奏进行快速分析,寻找规律加以记忆,这主要是凭借自己对节奏型的熟知程度及反映速度,对节奏型不熟悉或反映过慢则会跟不上节奏乐句的进行,导致遗漏节奏,使记忆发生错误,理性记忆不利于多种节奏型的组合记忆。因此,对于节奏型的记忆,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将两种记忆方式结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掌握了一定的节奏基础和记忆方法后,先从简单的节奏型组合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节奏型的难度和节奏型组合的长度,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过渡,由基本节奏向较难的节奏过渡,并在训练中做到认、听、读、写,强化大脑对节奏的记忆。这一切的训练都要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练习,始终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更快速的辨认节奏型并模仿,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不同的节奏型要根据其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训练。在练习节奏型时,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带休止符的节奏型练习会造成内心的紧张感,在训练中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它,不要一遇到这种节奏就打乱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稳定内心速度感,加强对节奏的内心感受意识。练习它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
切分音的出现会改变节拍的强弱规律,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第一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所以第二个音符的出现相对该节拍中的其他音符来说是强的。
附点节奏型常常在音乐中出现,如:
等。对附点的时值,我们往往会忽略,常常在附点时值未延续够的情况下就停止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没延续够时值就停止的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后附点节奏型在音乐中的特点,影响音乐的表现力,所以一定要把附点的时值延续够。
在连音的练习中,连音的节奏会在固有的节拍内显出它的特别。练习时注意节拍的时值,在固定的时值内均匀的分配音长,同时它与其他节奏的连接上应多加注意。
二、节奏感的练习
节奏运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往往同人的心理活动相对应。良好的节奏感就是对节奏各因素的敏锐感知和准确表达。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从培养节拍感开始。如:用节拍器来进行数拍练习。先一拍一个音,一拍两个音,一拍三个音,一拍四个音地跟着节拍器用嘴数拍练习,然后自己数着均衡的口令走路或跑步练习。这样容易让均衡的节拍感觉牢固在心中,能够有一个内心的均衡速度和节拍意识,这是开展节奏感训练的基础,它可以为学习节奏打好前期铺垫。
节奏感的训练也可以加入朗诵。我们生活在语言的环境中,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应从有节奏的朗读开始。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或即兴的讲一些有节奏的话,并在朗读的同时用手拍出节奏。
这样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了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在节奏感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基本的指挥手势,对节奏感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用嘴读出节奏的同时用手打出节拍,并做到每一拍的速度一致,先由慢速度的练习开始,慢慢的加速度练习,并做到强拍子的动作较明显于弱拍子的动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正确的念出每段节奏所要求的标准速度,同时又有助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当然,机械的表现节奏的长短是行不通的,他们只是节奏感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节奏感的练习和掌握不能单一训练基本节奏或节奏型组合,要深入到音乐作品中,去感受音乐的情感起伏。
三、体态律动在节奏训练中的运用
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达尔克罗兹经过对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领域的研究,创造了这种新的音乐教育方法。体态律动通过身体的运动(动作)对音乐加以“反应”,从而促进人的各种感官和机能的发展,并不断发掘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体态运动的特点是排除单纯的音乐技术训练,通过人的自然地表达方式来学习音乐。(1)
节奏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内在*出发,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而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带入体态律动的各种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促使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是人类产生认识*的动力之一,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开始学习时,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比如在节奏训练方面,要诱发学生“动”的*,引导他们“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节奏训练。运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带入体态律动的各种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体态律动活动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方法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使学生用心地去感受节奏,是激发学习*的好办法,尤其适用于儿童的节奏教学。
(一)随着音乐做动作
让学生在教室里散开,老师弹奏由二分音符构成的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边走边做青蛙游泳的动作。做完青蛙游泳的动作后,随着由八分音符构成的音乐,边跑边模仿小狗的“狗刨”式游泳动作。根据情况,还可以把音乐变换成由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等基本节奏构成,动作也可以有所变化。这种对动作的模仿,既可以使学生分辨一些基本节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作反应能力。
(二)模仿声音并做动作
对于儿童来说,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感知。所以,模仿声音的题材应该来自于儿童的生活。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带到节奏教学活动中去,如动物、自然现象、交通工具、体育活动等等。
串成一排,模仿火车的样子,边走边读节奏。
这种模仿声音并做动作的方法,既进行了节奏型的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三)把节奏带入游戏
模仿“挑水”的游戏来练习一组不同的节奏,拿着小桶跑步到水边的节奏,用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乐句;水杯盛水到水桶里的节奏,用一个四分音符和一个四分休止符交叉进行组成的节奏乐句;挑起水桶迈步的节奏,用四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乐句;走了一段路有点累了,脚步放慢的节奏,用二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乐句;终于到家了,放下水桶高兴欢呼的节奏,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乐句。如此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练习了节奏型,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体态律动不单是用耳朵听音乐,同时是用身体来表现音乐,它能调动学生全部的感官,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协调学生的身体动作,把它带入节奏训练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综上所述,在节奏感训练中要深入到音乐作品中,去感受音乐的情感起伏。带入体态律动的训练则要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有趣的活动,激发学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训练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训练中既要提高训练者对节奏的感知、理解能力,又要增强他们的创作和表现能力。并要多关注音乐作品中新颖的、富有个性化的节奏型,同时还要注意节奏与旋律、内容、情感表达相统一。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中的价值无可取代,音乐中时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节奏的变化中。所以,我们必须刻苦的练习并掌握它,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