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30年的教学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早期阅读能力。
——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Jane
“妈妈,我觉得我的想象力比安妮还要丰富。”吃早饭时,女儿突然来了一句。
“哦?说来听听。”
“……”女儿开始了她的想象力驰骋。
这是发生在我们共用早餐时的一幕,安妮是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中有着丰富想象力的主人公。女儿这么着迷以文字为主的课外书,还真让我意外。回想起去年她刚上一年级时,我也给她准备了几本儿童文学名著,鼓励她自己读,没想到她一遇见不认识的字就乱读,导致越来越抵触文字多的书,我还曾为此发愁不已。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没想到她已悄然喜欢上了文字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脑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洪兰教授曾说:“激活大脑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阅读和游戏”。作为家长,如何引导一二年级的孩子开启文字阅读,并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呢?在我看来,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拦路虎”——“识字关”和“兴趣关”。只要打通了这两关,自主文字阅读则指日可待。
首先,如何打通“识字关”?
分享四个建议:
第一, 识字卡片游戏:父母可以准备一些不带图的识字卡片,先带孩子认读几遍,然后摆开字卡,如果认识上面的字,就可以拿走对应的字卡。孩子特别喜欢这个游戏,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认识了三四百字。
第二, 给汉字编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遇见很难的生字怎么办呢?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会和带着孩子一起给汉字编一个小故事,让孩子认识汉字的“长相”和渊源,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识字兴趣。刘墉先生编著的《汉字有意思》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第三, 在生活中识字:路牌、超市里的商品名称、玩具使用说明书、班里同学的名字等,都是重要的识字途径。从生活中学习的最大好处是让孩子时刻感受识字的快乐。这个过程也中常常闹出一些笑话。比如:孩子把“装饰城”读成“打布城”,冰岛读成“冰鸟”。还有一次,她坐在车里问我:“妈妈, 吸毒是什么意思?”我吓一大跳,原来是贴在车后窗玻璃上的“实习”二字被她读成了“习读”。
第四,支持孩子喜欢“他们的专属文学”:首推《米小圈上学记》,可能有的家长并不喜欢这套书,最初我也是,我的顾虑是这套书里面的孩子有点“世故”甚至“三观”不正。市面上此类书很多,我还曾经和朋友们探讨过对这类书的看法,朋友给出的回应我甚是推崇,“在国内目前的出版环境下,正规的出版物都是可读的,都是‘开卷有益’的,这类书相当于我们年少时读过的青春文学,符合孩子们的特点。经典书籍固然好,但就像满汉全席一样,天天吃会腻,人的一生里八成时间未必是在看经典书籍,而是在看我们喜欢的和对我们有用的书。家长的顾虑可以理解,建议家里的书五成故事书,五成科普人文天文地理历史等,不要过于单一就好”。
这套书孩子很喜欢,很快就读完了第一遍,有时还会拿出来反复看。它像是一本识字通关秘籍,不知道从哪天起,孩子就开始阅读无拼音读本了。
过了“识字关”,就为打通“兴趣关”奠定了良好基础,家长可以从如下七个维度着力:
第一,选书:建议采取孩子自主选择和家长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孩子关注的内容往往跳跃度比较大:这个月关注恐龙,下个月仙女,过些天又变成了漫画。所以每次去选书,我都会让她自由选择三本书,纵使她选的书重复或过于简单,我也会全盘接纳。我帮她选书的主要参考因素是作者和出版社,此外,家长还可以参考国际国内知名的儿童文学奖,比如安徒生文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
第二,导读:对于篇幅较长的小说,尤其是国外小说,考虑到人名、地名、场景等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刚开始读起来比较陌生,建议家长先为孩子导读。
在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时问几个问题鼓励孩子思考,比如:根据某个章节的题目猜测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分析主人公为什么会表现异常?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一个人?猜测故事结尾等,通过这样的导读和提问,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三,测试:导读一定章节后, 故意制造机会测试导读的有效性。
在即将开始阅读前突然借故离开几分钟,回来后观察孩子的反应,看看孩子是否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了还是依然无动于衷,从而判断孩子是否已经真正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以及家长导读的有效性。
第四,共读:对于篇幅较长的小说,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共读。可以轮流读,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把小说中的人名、地名换成自己熟悉的人名和地名。比如读《绿野仙踪》时,我们把“多萝西”换成了“Angela”,把“奥兹国”换成了“天津”,把“翡翠城”换成了“大悦城”,阅读的过程因而变得亲切起来。
第五, 聊书:每次共读结束后,我都会花几分钟时间和孩子聊一些边缘话题。有时会去地图上找一下书里提及的地名,作者的出生地等,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书中某个自然月份的自然景物会和我们生活的城市不一样。有时我会问孩子,是否认可主人公就书中某个情境的处理方式,如果换做是她,她会怎么做?有时我还会提几个英文问题,让她用英文来回答,当然,问题不会太难,大都在她所学范围之内。正是这些“边缘性”的探讨,让我们有机会从书里跳出来,在书外看书,有助于孩子加深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第六,存款:您一定很诧异,怎么阅读和存款扯上啦?仿照存折的样子,我给孩子做了一个阅读存折,每读完一本书,她就会亲自担任操作员,在“阅读存折”中录入一笔“存款”。即使没有额外奖励,也看得出孩子的成就感满满。
第七,读书会:同伴对于七八岁的孩子的影响力已经愈来愈明显,有时甚至超越了家长的影响力。所以,我一直希望能组织一些孩子们的读书会,带领小伙伴们一起阅读,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甚至一起表演书中的某个场景。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我微信,一起探讨可行性并付诸于实践,先道声“谢谢”!
阅读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要家长用心引导熏陶,孩子一定会爱上阅读。
最后,祝愿孩子们在阅读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也祝愿父母们在倾情陪伴中野蛮生长!
作者简介:Jane,微信号Janebyz,南开大学MBA,头条号签约作者,发表亲子沟通类文章数十篇,累计阅读量逾百万。爱孩子、爱生活的育儿达人。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