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是很常见的一种天气,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下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古人认为“云腾致雨”,意思就是说天空中的云彩聚集,最终形成雨水降落下来。下面我想用甲骨文的一个绘画来简单介绍一下,如下图:
哗啦啦,雨水降落在了山上,山上的雨水逐渐汇流到深渊里(江河大海里),在太阳(日)的照射下,深渊里的水一部分被树林里的树木等植物吸收,一部分变成了水蒸气,上升到了天空。水蒸气上升到天空就变成了云,水气越来越多,云承受不住,又变成雨水落到了山上。
甲骨文“云腾致雨”,通过非常简单易懂的一幅画,向人们介绍了下雨的形成原理,也画出了下雨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雨”,象形为积云降雨的情形,像天上下雨的样子,雨水是天地二气交会所成,它滋养万物。“山”,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山的形状。“水”,像水流淌,有波浪的样子。“渊”,像一个封闭的水域,里面有很多的水,就是深渊(上图所示是横着的,可倒立过来看)。“林”,两颗树木长在一起,双木成林。“日”,像太阳的样子,中间的横,有的甲骨文写成一点,代表太阳黑子。“气”,像水蒸气升腾上天的样子。云”字甲骨文,象形云气回转的形状,古人认为“云”是山川之气,就是地气上升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