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中的写意山水画法,一看就会的国画山水画技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16 05:05:02

(二)设色程序

浅绛山水的设色次序,一般是墨骨>赭色>汁绿>花青等点饰而成。画好墨绿,待干透,该用赭色(或赭墨、赭黄,如山石阳面有时用淡赭,有时用赭黄,有明亮之感)的地方,如树的枝干、山石、舟车人物之类,通幅按其阴阳、凹凸、深浅上完,再待干,树叶,草坡等,多少用以汁绿或花青。天、水、云、烟,则以墨或墨青、墨绿染,最后用汁绿等点苔、勾草或再加勾皴。浅绛山水主要用的是赭石,花青、藤黄三色加上墨,再合面用之,可以有深浅赭色、浅墨、浅黄、深浅花青、深浅墨青、深浅汁绿(老绿、苦绿)等的变化,如果再加上胭脂、朱縹的淡色、石绿浅色,已可“用之无尽”了。

青绿山水,尤其大青绿,设色层次较为繁多,通常不少于这几道:墨骨>底色(又从赭色>汁绿、墨青等透明色)>矿质色(二铺以上)>透明色晕染>汁绿或花青等勾皴,点饰苔草。金碧山水则又用泥金勾框、皴罩。如果画在绢或较薄的纸上,背后又需用白粉或相应的矿质色涂衬,使正面的颜色更见厚重明净。

国画中的写意山水画法,一看就会的国画山水画技法(5)

矿质色的施用,应注意五点:

一、是要打“底”,要在赭色或汁绿,墨青等透明色的“底”上敷石绿、朱砂、朱驃、石黄等,石青又要在石绿上敷设。据记载,古人有以朱砂为“底”上石青的,愈显得沉厚,又是妙诣独得了。如下:

如: 正色是石绿,底色用赭色、汁绿,如正色是石青色,底色用赭色、汁绿、花青、淡墨、墨青、石绿、朱砂,如正色是朱砂,朱標, 底色用赭色,胭脂、洋红膏。

其中有只用赭色为底的,也有先赭,再上花青,汁绿等色的(花青、汁绿之面积,要小于赭石;石青、石绿之面积,又耍要小于花青、汁绿。这样,层次分明而有变化)。矿质颜料,是所谓金石之色,易板实而难分浓淡。花青、汁绿、胭脂等为植物质颜料,所谓草木之色。草木之色打底,就能使正色活泼而易分浓淡。底色的不同,又会有冷暖的不同感觉。

底色一定要打足,打底的目的,是为了施以矿质色后,色彩的感觉达到明快、沉厚而不 腻滞的效果。如果底色上得不足,矿质色上去显得没有精神,单薄,轻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底色的足与不足,关键地影响着施矿质色的浓重程度,所以一定要审度好底色的深浅,不然的话,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国画中的写意山水画法,一看就会的国画山水画技法(6)

二、是要薄施,矿质色要薄薄的上去,数层渐加。一铺不足,干后轻轻的罩一层淡矾水,使其固定,再加一铺。这样就色匀,没有痕迹,而且松秀而深厚。切忌一下子浓堆上去。浓堆难免滞腻,效果反而浮薄。所以古人说“凡着重色,皆须分作数层”,“凡极浓翠处宜层层傅上,不可贪省漫堆”,大青绿尤其要留意这一点。

上完矿质色,还用草绿、花青或胭脂、洋红等色加以晕染,一者加强显现阴阳凹凸,分明层次;一者可使色泽愈见秀润可爱,起到放彩起泽的功用。

国画中的写意山水画法,一看就会的国画山水画技法(7)

三、相和、相映、相应

中国画的设色,讲“随类赋彩”。“类”是指各别的不同的具体对象,根据具体对象的要求赋以色彩。中国画特别强调类性与固有色,例如宋郭熙说“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 (《林泉高致》),不大注意光线下色彩的复杂变化。山水画的设色,首先要看四时、朝暮明晦的不同,阴阳凹凸的区分,如春天“淡冶如笑”,又有早春、暮春之别。“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自然不同于暮春三月芊芋的草色。

在具体处理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相和,相映与相应。

山水的设色,讲求调子。或取一色中的变化,单纯而不单调;或取复杂色处理复杂,或\取调和色,统一色调。这是色与色的相和.色彩与墨气,融洽为一,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不使笔墨自为笔墨,色自为色。一团新色,浮于纸墨,就会火气眩目。这是色与墨的相和。与色,要能互增互补,相得益彰,“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不可相碍相掩。“善画者于青绿斑烂而愈见墨彩之腾发,其中又见两者者相依相生的关系。

“春景欲其明媚,凡草坡树梢,须极鲜妍,而他处尤欲暗淡以显之”。青绿山水的远山宜淡墨;赭色的远山宜青;纯墨山水而用青、赭两种作远山;如此等等,是取其对比衬托晦明借映以戍趣。

布局讲呼应,设色也要讲呼应。青绿山水往往青与绿并施,增加妩媚和变化的效果。但是,如在纯绿色上傅上一个山头的石青,容易孤立,这就要审度色块的大小和位置,加上另外一块或几块青色。即使是“万绿丛中红一点”,也用盖上图章,或朱文,或白文、或一方,或两、三方,使之互相照应。

国画中的写意山水画法,一看就会的国画山水画技法(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