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看到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不好好上网课,不认真学习,气得拽着孩子往大海里走,孩子吓得大哭,妈妈也是一脸愤怒加悲戚,这一波超长版假期,真的是极大考验亲子关系。
其实挺同情那些妈妈的,妈妈们确实很焦虑,因为谁都不甘心自己的孩子未来是处于最底层,都希望孩子能往高走一层,就往高走一层,但是,从孩子那里,未来是什么,很抽象,他们往往更多的是看到当下的玩耍,所以说,孩子都是趋利避害的小动物。
为什么孩子沉迷于打游戏?因为打游戏轻松有趣,是“利”,上课学习枯燥无味,是“害”。
实际上,这种贪玩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包括大人,而支持我们成人不那么任性的,是自己的是肩上的责任,因为我们有家庭,有孩子,有父母需要照顾。
在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19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到了20.9%。还有数据表明,17.7%的青少年每天都玩电子游戏。
02.有位妈妈特别无奈地问大家:孩子沉迷某王者游戏很久了,每日都是心酸的斗争,一度都想放弃了,不再管孩子,爱怎样怎样吧。
从中看到了这位母亲的无奈与辛酸,如果不是太无望了,谁又想放弃自己的孩子呢?
实际上,孩子沉迷游戏,无得是以下几种原因:
1.同伴的引领:班里一个孩子玩,往往就带动一批孩子去玩,并在游戏中得到归属感;
2.周围的环境:大街小巷,坐公车到处会看到年轻人拿着手机玩游戏等;
3.孩子闲暇时间比较多:现在不像我们小时候,放学后要帮助家长去做很多事情,或者和院子里的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现在孩子放学多半去培训班或者自己宅在家,那些多余的精力往往是无处释放的。
《半月谈》的一篇文章中,便有这样一段话写道:
“当一个集体中大多数人都聊电子游戏,不玩的人自然被孤立,电子游戏成为在群体中获得认同的重要社交工具。青少年很容易在游戏中找到兴趣相投的玩伴。”
4.游戏的及时反馈给孩子带来的愉悦感:
知乎大v在《精进》一书中曾经提到:分析事情是不是值得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衡量,一个是收益值大小,一个是收益半衰期。从这两个维度出发,事情可以分为:
-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比如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
-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玩手机游戏,买一季流行的衣服
-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比如练习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
-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漫无目的地刷手机等
从这个分类可以看出,手机游戏,其实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这个收益值是指玩的当时心情会很愉悦,但是过后会有巨大的空虚感,而人为了继续保持那个愉悦感,就会持续不断地玩下去。
ps:
收益值:指的是心智或者情感方面的收获;
半衰期:物理名词,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
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应该多引导孩子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因为这类事情的效益是可以累积和叠加的。关于这个长短半衰期,我特意和儿子聊了聊,他也迅速明白了这个含义,所以说,不要觉得孩子不懂,只要把道理和孩子说明白了,其实孩子也是能够通情达理的。
03.下面,不说虚的理论,讲几个自己看到的案例,也是确实成功将孩子挽回来的案例。
招式之一:以毒攻毒法
某人,大学毕业之时,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无心工作,爸妈也没多说什么,而且把阳台收拾出来,专门配置了一台高级电脑,让他每天专业玩游戏,每天9点打卡,中午12点吃饭,下午2点继续玩,要玩到下午6点下班时候,每周还要有3天时间,吃完晚饭再继续玩到21点,不玩到时间不准出来。
另外给他设立目标,还规定在什么时间内,必须打到什么段位,不然没有零花钱。
最初,这人欣欣然上了岗,开心得手舞足蹈,觉得这才是亲爹亲妈呀。
但是打着打着,过了新鲜劲之后,越打越没劲,一个月之后,只要听到:召唤师峡谷,就条件反射想吐......
看到了吧,很多孩子是这样,越是不让他玩,他越是很想玩,那份藏不住的迫切使他绞尽脑汁变着法子去玩。
如果父母能舍得拿出一段时间来,不妨按照此法,就让孩子使劲玩,而且当成工作去玩,直到玩到吐,看到游戏都想吐,就自然不想玩了,因为心理上已经得到了极大满足;
招式之二:让孩子知道民间疾苦法
现在经济普遍好了,孩子业余时间太多了,家里也经常没什么家务让他们做,自然就只想着迷于游戏了。
一个朋友曾经讲过他的一个朋友的事情,那个朋友的儿子在美国上高中,也是各种沉迷游戏,不愿意读书,他的父亲也没说什么,但是到了暑假时,他告诉孩子:你要出去打工,并且住在工人宿舍里,不能回家,要坚持一个月才可以回家。
孩子问:咱家很缺钱吗?爸爸很正色地说:不缺钱,但是你需要知道生活的不易。
这个孩子没办法,只能收拾收拾东西,在假期找到了一个餐馆洗盘子的工作,每天他都要洗一大摞的盘子,晚上累得要摊在床上,宿舍里很多蚊子,其他工人的各种味道,都让他难以忍受,这样忍受了差不多半个月,他终于逃回了家里,他以为爸爸会骂他,因为还没到一个月时间,但是他爸爸笑着说:我以为你最多能够忍三天,没想到你忍了半个月,还不错,那么,接下来你是准备继续去打工,然后开学后去玩游戏,还是下决心回来好好读书呢?
这个孩子很坚决地说,我要回来读书。
无独有偶,曾经在一个留言里看到,一位读者讲述了,他自己上高中时也是不愿意读书,总觉得外边的世界很好,很想出去闯荡世界,他的父母也没阻止他,直接允许他出去闯荡了,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回来后老老实实上课,最后高考分数在原来基础上翻了倍,虽然没有变成传说中的逆袭,也足以让他父母欣慰的了。
这种真实的生活才能让孩子感知到生活的艰辛。
招式之三:物理隔绝法
邻居家小男孩,上5年级时开始疯狂迷恋上网络游戏,就是某荣耀,想尽办法偷着玩,费尽心机偷着搞,不给玩就撞墙,甚至威胁父母,后来邻居看这样下去,孩子就废了,她做了一个决定,把家里的网络断了,自己手机换成老年机,自己也不上网,就陪着孩子搞学习,孩子的学习一点点追上去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因为成绩的升高,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夸耀,让他越来越体会到学习带来的荣耀感,到了初二时,拿给他游戏,他也不玩了,回想起那段时间,孩子说:像是梦魇一样。
哈佛大学女生许吉如在介绍她自己的学习方法时,曾经提到过说,她最初都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看手机短消息,总是三心二意,写得很慢,后来她开始想改变,在写作业时就把手机放在客厅,调到静音,直到把自己所有作业写完了,才拿回手机,自从实行这种方法后,她的作业效率提升了一倍,她自己慢慢体会到了这种方法的乐趣。
这3招都是经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都不一样,这些方法如何实际运用,要和自己孩子相匹配,需要父母多思考思考,毕竟,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
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