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最基础的知识都会一带而过,尤其是拼音环节。若是能提前学习,那孩子就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而且私底下学习也不会太差,毕竟他有基础。
反对的原因,除了父母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之外,还因为很多孩子容易骄傲自满。试想一下:超前学习了一年级的知识,等到真正做到教室里,孩子很难再认真听课,甚至还觉得自己都会。
更何况,孩子之间也有着很大差异,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父母能做的,不是关注要不要超前学习的问题,而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换句话说:超前学习不重要,是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掌握学习的技巧,才是重点。
小学阶段,如何让孩子后来者居上?
1、培养时间观念
在提高成绩之前,先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一旦他们对时间有清晰的认识后,就可以避免作业拖拉、学习磨蹭等诸多坏习惯。
身边很多父母反应,每次只要孩子写作业,就会鸡飞狗跳,一度成为“案发现场”。原本半个小时的作业量,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硬是两个小时也没有完成,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连晚上睡觉的时间都在缩短。
2、培养阅读习惯
学习是积累的过程,尤其是想要学好语文,更要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行。之前流行着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至理名言,很多父母以为语文不重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想要学好理科,就得先学好语文,提高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毫不夸张地说:其实所有的学科,看似是毫无关联,实则却有千丝万缕的练习。所以,要培养孩子爱上阅读,坚持每天打卡半个小时,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记在心里。
3、培养书写习惯
众所周知:21世纪,是机器阅卷的时代,没有所谓的同情分,因为机器都是冰冷的。如此一来,对孩子的字体要求就比较高,只有书写整齐,才能被机器快速且准确的识别出来。
因此,从孩子开始握笔写字,父母就要严苛要求,最起码做到一笔一划。都说字如其人,字迹工整的孩子,他们大多都心思细腻,而且对待事情很认真。话不多说,安排孩子练字就对了,父母可以稍微“狠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