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官宣”,要求各高校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才能毕业。
这就意味着,艺术类课程在不久后,将成为所有大学生的“必选、必修课”。每个学生都必须在限定性选修课中选修一门并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学生至少要修满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的2个学分,才能毕业。
其实,早在2006年的时候,教育部就要求大学生要选修艺术类课程,但很多高校却从没有实行过。一份访问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北京的13所重点高校中,有46%的高校从未设置艺术限定性选修课,有近20%的学生从未选修过艺术类公共课。
对于把艺术课程设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这样的规定怎么看?有人认为,这要求很好,就应该把艺术课的“地位”提高些,让大学生了解艺术、尊重艺术。
但也有人认为,这规定就是在增加学生的负担。英语是必修、近代史思修是必修、计算机是必修、体育也是必修,反正上大学生就感觉必修课比专业课都多了。可以让这些基础性的通识课程变为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学的,岂不是更好。
你可以给他选择学习艺术、学习体育、学习历史等等的机会,但别动不动就拿学分来压制学生。学分制本来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自己规划学业,尽可能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但现在,学分却变成了管理学生的工具。
一边说要让大学生自由发展,尽可能地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一边又在不断的强制为学生“点菜”、“上菜”,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而且必修课多了,流于形式的也多了,其实学生并没有学到啥。
作者:教育评论队 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