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拥有很多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功能。肝脏的功能又与机体
其他组织器官功能相关联,因此,肝功能试验结果异常与肝外器官疾病有重叠或相关;另外,
肝脏的储备能力、代偿能力和再生能力都很强,只有肝脏损害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显示出
检验结果异常,这也就意味着肝功能试验若有异常,不能掉以轻心。这几点在解读您的肝功
能试验结果时应该加以注意。
1.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
【参考值范围】
5.1~19.0μmol/L(0.3~1.1mg/dl)
【解读要点】
(1)胆红素增高可使皮肤、巩膜等变黄即出现黄疸。
胆红素增高而无肉眼可见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2)由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
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3)由肝外疾病引起的黄疸,可见于溶血性黄疸、胆石症、胰头癌、异型输血等。
(4)有些食物,或空腹、运动等也能引起胆红素暂时性升高。
(5)个体差异:有些人胆红素比常人偏高,自己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其他相关检查正
常,则不必在意。
(6)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些继发性贫血,血清总胆红素减少。
2.结合胆红素(也称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 D-Bil)
【参考值范围】
1.7~6.8μmol/L(0.1~0.4mg/dl)
【解读要点】
(1)结合胆红素增高的意义与总胆红素增高基本相同。
(2)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可用于鉴别黄疸的类型,但其间会有重叠。(3)血清胆红素水平不一定与疾病的转归相一致。
某些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其他指标已正常,胆红素仍可增高,或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后,
结合胆红素仍可持续增高一段时间。
3.总蛋白(英文缩写 TP)
【参考值范围】
成人非卧床者:64~83g/L(6.4~8.3g/dl)
成人卧床者: 60~78g/L(6.0~7.8g/dl)
【解读要点】
(1)总蛋白增高:可由于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总蛋白增高,如多发性骨髓瘤,风湿
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明显脱水使血液浓缩,导致
总蛋白相对增高,如发高烧、呕吐、腹泻等。
(2)总蛋白降低,可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如各种慢性肝病、蛋白质营养缺乏;
或由于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浆膜腔积液(有
胸水或腹水);或由于蛋白质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4.白蛋白(英文缩写 ALB)
【参考值范围】
35~55g/L(3.5~5.5g/dl)
卧床者:35~50g/L(3.5~5.0g/dl)
走动时:男性 42~55g/L(4.2~5.5g/dl);女性 37~53g/L(3.7~5.3g/dl)
【解读要点】
(1)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2)白蛋白降低:与总蛋白降低的原因大致相同。
(3)妊娠晚期,血浆容量增高和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白蛋白可明显下降,但
分娩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5.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英文缩写 A/G)【参考值范围】
1.5~2.5
【解读要点】
(1)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2)动态观察 A/G 比值可提示病情发展趋势并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
少,A/G 比值下降,若 A/G 比值持续倒置则预后较差。
(3)A/G 比值 1.5~2.5 的参考值,沿用的是过去采用“盐析法”测定时的数值,现在这
个方法早就放弃不用,而这个参考值仍在沿用,因为还没有公认的新的参考值。从一些调查
数据来看,中国人的总蛋白有明显提高,A/G 比值相应明显下降,仍沿用 1.5~2.5 的参考值
明显偏高。解读时须注意。
6.前白蛋白(英文缩写 PA)
【参考值范围】
0.15~0.36g/L(15~36mg/dl)
(不同厂家的试剂盒可能不一致)
【解读要点】
(1)前白蛋白减少: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炎、肾病综合征、恶性
肿瘤、急性炎症、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前白蛋白增多:食物中蛋白质充足时的肾病综合征,口服避孕药、皮质类固醇、
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等。
(3)前白蛋白是对营养不良的敏感监测指标。
7.蛋白电泳
【参考值范围】
白蛋白 0.570~0.680(57.0%~68.0%)
α球蛋白 0.010~0.057(1.0%~5.7%)
α球蛋白 0.049~0.112(4.9%~11.2%)β球蛋白 0.070~0.130(7.0%~13.0%)
γ球蛋白 0.098~0.182(9.8%~18.2%)
【解读要点】
(1)蛋白电泳的参考值,因不同医院使用的仪器、染色试剂、所用比色或扫描等方法
不同而有上下差异,以医院提供的参考值为准。
(2)白蛋白降低,可见于肾病综合征、弥漫性肝脏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
炎症。妊娠期可见生理性降低。
(3)α球蛋白在弥漫性肝脏损害、慢性炎症时增高;肝硬化时降低。
(4)α球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慢性炎症时增高;弥漫性肝脏损害、肝硬化时降低。
(5)β球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时增高;弥漫性肝脏损害时降低。妊娠期可见生理性增高。
(6)γ球蛋白在弥漫性肝脏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炎症时增高。妊娠期可见
生理性降低。
8.总胆汁酸(英文缩写 TBA)
【参考值范围】
空腹:(3.71±2.98)μmol/L,(1.45±1.16)μg/ml;(范围为 0~6.71μmol/L)
餐后 2 小时:比空腹约高 1 倍。
【解读要点】
(1)TBA 用于判断肝功能好坏。空腹 TBA 和餐后 TBA 在急性肝炎时增高,TBA 持续升
高者往往转为慢性;慢性肝炎患者若空腹 TBA>20μmol/L,应考虑为活动期;餐后 TBA 测定
对检出肝脏轻度病变的灵敏度优于其他所有肝功能试验。
(2)肝外胆管阻塞和肝脏内胆汁郁积时 TBA 增高;肝硬化患者空腹与餐后 TBA 均增高。
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曾用名谷丙转氨酶,英文缩
写 ALT;GPT)
【参考值范围】连续监测法:5~55U/L 赖氏比色法:5~25(卡门单位)
【解读要点】
(1)ALT 是细胞内的一种酶,肝细胞内含量最丰富,其次是肾脏、心脏和肌肉等。血
清中 ALT 增高,常作为肝细胞损害的一项标志。
(2)ALT 是急性肝炎最早出现的异常指标,黄疸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00%升高;
无黄疸型肝炎阳性率 80%左右;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炎时轻度或中度升高;血吸虫
病、阿米巴肝病、肝癌、脂肪肝、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等,ALT 均可增高。
(3)胆道梗阻时,由于经胆汁排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逆流或逆行性肠道感染,引起
肝细胞损害,ALT 升高。
(4)其他能引起 ALT 升高的疾病:急性胰腺炎、溃疡病、肌肉疾病、肾梗死、全身感
染等。
(5)有不少药物在长时间或较长时间服用时,也能使 ALT 升高。所以医生会告诉您服
用某些药物时,要定期做肝功能试验。
(6)肥胖的人 ALT 可轻度增高;酗酒、睡眠不足或身体疲劳也可引起肝细胞受损致 ALT
活性增加。
1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曾用名谷草转氨酶,AST;GOT)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5~60U/L 赖氏比色法:8~28(卡门单位)
【解读要点】
(1)AST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内,常作为肝细胞和心肌细胞损害的一项标志。
(2)由于 AST 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细胞损害时,AST 的变化比 ALT 敏感。
11.谷草/谷丙比值(英文缩写 AST/ALT;GOT/GPT)
【参考值范围】
1.15 左右
【解读要点】
肝细胞内 AST 绝对值>ALT。在可逆性肝细胞损伤时,可溶性酶仅从肝细胞浆内释放出来,若肝细胞严重损害坏死时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使 AST/ALT 比值变化。急性肝炎早期,
大部分 ALT 和细胞浆内的 AST 释放,AST/ALT 比值下降至 0.56 左右;肝炎恢复期,比值也逐
渐恢复。肝硬化时此比值可增高至 1.44。大部分肝癌晚期患者,AST/ALT 比值>1.5。
12.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 ALP;AKP)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
男性:12 岁以下<500U/L;12~15 岁<750U/L;25 岁以上 40~150U/L 女性:15 岁以
下 500U/L;15 岁以上 40~150U/L 磷酸苯二钠终点法
成年人:3~13 金氏单位儿童:5~28 金氏单位
【解读要点】
(1)ALP 是骨骼中含量较多的酶,因此骨骼方面的疾病增高,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
骨软化病、正在愈合的骨折病人等;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由于骨骼的生长,ALP 值接近
成人的 3 倍。
(2)阻塞性黄疸、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 ALP 升高。
(3)某些维生素,口服避孕药等药物也可使 ALP 升高;妊娠期妇女 ALP 可升高。
13.L-γ-谷氨酰转移酶(英文缩写 GGT;γ-GT)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
男性:11~50U/L 女性:7~32U/L 谷氨酰萘胺终点法
男性:3~17U/L 女性:2~13U/L 各实验室参考值有差异。
【解读要点】
(1)嗜酒者γ-GT 增高,如果常年持续多量饮酒,γ-GT 就会很高,戒酒 2~4 周后可恢
复正常。
(2)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均能使γ-GT 升高。
(3)γ-GT 活性升高,对肝胆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阻塞性黄疸、胰腺疾病、肝
癌患者γ-GT 明显升高;在肝炎恢复期,γ-GT 是唯一升高的酶,提示肝炎尚未痊愈;慢性活动性肝炎时γ-GT 可高于参考值 1~2 倍;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γ-GT 常升高。
(4)口服避孕药可使γ-GT 升高 20%。
(5)肥胖和糖尿病也可使γ-GT 轻度升高。
14.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 LDH;LD)及其同工酶
【参考值范围】
LD 连续监测法
LD-L 法:109~245U/LLD-P 法:200~380U/L 终点法:190~437 金氏单位 LD 同工酶:
各医院参考值差异较大,总体分布为:
LD>LD>LD>LD>LDLD 0.24~0.34(24%~34%)
LD 0.35~0.44(35%~44%)
LD 0.19~0.27(19%~27%)
LD 0.03~0.08(3%~8%)
LD 0.00~0.05(0%~5%)
【解读要点】
(1)诊断心肌梗死(见心脏标志物)。
(2)肝脏损害:任何原因致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 LD 升高,肝癌时 LD 明显升高,通常
原发性肝癌多在 1000U/L 以内,转移性肝癌可达 1000U/L 以上。
(3)LD 同工酶:急性肝炎 LD 增高超过 LD,阻塞性黄疸时 LD、LD 均增高,但 LD 升高
更明显。
15.血清胆碱酯酶(英文缩写 SChE)
【参考值范围】
5000~12000U/L
【解读要点】
(1)肝硬化、肝炎、肝转移癌,SchE 降低。(2)肝外疾病如严重贫血、急性感染、营养不良等 SchE 降低。
(3)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血清胆碱酯酶(SchE)和红细胞中真性胆碱酯酶(AchE)均
降低,但 SchE 降低比 AchE 更快、更早。
16.腺苷脱氨酶(英文缩写 ADA)
【参考值范围】
0~25U/L
【解读要点】
(1)血清 ADA 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项目。急性肝炎后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恢复正常而 ADA 持续升高时,常易复发或迁延为慢性肝炎。
(2)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时血清 ADA 显著升高。
(3)此外,某些血液病时,红细胞内的 ADA 明显升高。
17.α-L 岩藻糖苷酶(英文缩写 AFU)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27.1±12.8)U/L 终点法:(6.9±3.4)U/L
【解读要点】
(1)妊娠时 AFU 可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升高,分娩后或人工终止妊娠后迅速下降,
5 天后恢复正常。
(2)AFU 主要的应用价值在肝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FU 轻度升高,随着疾病治
愈、好转而恢复正常。
(3)AFU 还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可查阅“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解读”一节。
18.肝纤维化 4 项
【参考值范围】
Ⅲ型前胶原 <18ng/LⅣ型胶原 30~140ng/L 层粘连蛋白 50~180ng/ml 透明质酸 <
120ng/ml【解读要点】
(1)Ⅲ型前胶原(英文缩写 PCⅢ)
Ⅲ型前胶原与肝纤维化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但没有特异性。Ⅲ型前胶原在肝纤维化早期
确诊有价值,对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也有参考意义。
(2)Ⅳ型胶原(英文缩写 CⅣ)
Ⅳ型胶原是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升高可较灵敏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过程。
(3)层粘连蛋白(英文缩写 LN)
层粘连蛋白是基底膜中独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
肝癌时显著升高,并反映肝纤维化的进程与严重程度;层粘连蛋白越高,肝硬化患者的食道
静脉曲张越明显。
(4)透明质酸(英文缩写 HA)
透明质酸是基质成分之一,可较正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形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损伤情
况,有研究认为透明质酸比肝脏组织活检更能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敏感
指标。
六、病毒性肝炎相关项目检验结果的解读
1.甲型肝炎病毒 IgM 抗体(英文缩写抗 HAVIgM)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抗 HAV-IgM 是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早期出现的抗体,是公认的早期诊断甲
型肝炎的指标。人感染 HAV 后,抗 HAV-IgM 首先出现并于 2~3 周达到高峰,1~2 个月后
迅速下降,3 个月后基本消失。
(2)甲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感染早期,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前或黄疸前一周,
抗 HAV-IgM 即可检出,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2.甲型肝炎病毒 IgG 抗体(英文缩写抗 HAVIgG)
【参考值】阴性
【解读要点】
(1)抗 HAV-IgG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对 HAV 感染有免疫力。在发病后 1 个月出现,3~
4 个月达高峰,可持续几年、几十年或终生存在。抗 HAV-IgG 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HAV 或接
种甲肝疫苗后。
(2)甲型肝炎有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临床表现,成人感染后多表现
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者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亦呈阳
性。
(3)甲型肝炎预后良好,通常在 2~4 个月内恢复,少数病程可延长或有反复,不转为
慢性肝炎。
3.乙型肝炎病毒 5 项标志物(英文缩写 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 及抗
HBc-IgM)
【参考值】
HBsAg 阴性;抗 HBS 阴性或阳性;HBeAg 阴性;抗 HBe 阴性;抗 HBc 阴性;抗 HBc-IgM
阴性
【解读要点】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抗
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
抗原蛋白质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或接种过乙肝疫苗所产生的免疫效果。阳性说明
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后抗-HBs 的量达到 100mIU/ml,对
HBV 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应检测是否产生抗 HBs 及其含量。
(3)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
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阳性说明传染性较强。
(4)乙型肝炎病毒 e 抗体(抗 HBe):出现于 HBeAg 阴转后,阳性代表传染性下降,
但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见于慢性感染或感染后恢复期。
(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刺激肝细胞所产生的一种
免疫球蛋白,不是保护性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甚至终生阳性。阳性见于乙型肝炎病
毒的急、慢性感染期。
(6)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IgM(抗 HBc-IgM):是 HBV 感染早期出现的抗体,是急性HBV 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标志。抗 HBc-IgM 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和具有传染性。
(7)乙型肝炎病毒 5 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可呈现很多不同的模式,主要的 13 种模式如
下:
①五项全阴,表示未感染过 HBV,也未接种疫苗。
②仅 HBsAg 阳性,表示急性 HBV 感染早期,慢性 HBsAg 携带者,传染性弱。
③HBsAg、抗 HBc 阳性,表示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
④HBsAg、抗 HBe、抗 HBc 阳性,俗称“小三阳”,表示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程度低,
传染性弱。
⑤HBsAg、HBeAg、抗 HBc 阳性,俗称“大三阳”,表示急、慢性乙肝,提示 HBV 复制,
HBV 携带状态,传染性强。
⑥HBsAg、HBeAg 阳性,表示急性乙肝早期或慢性 HBV 携带者,有较强传染性。
⑦抗 HBs 阳性,表示有 HBV 感染史、已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有免疫力。
⑧抗 HBs、抗 HBc 阳性,表示 HBV 感染恢复阶段,有一定免疫力。
⑨抗 HBs、抗 HBe、抗 HBc 阳性,表示急性 HBV 感染后已康复,有一定免疫力。
⑩抗 HBc 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 HBV,急性 HBV 感染窗口期,有一定传染性。
抗 HBe、抗 HBc 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 HBV,急性 HBV 感染恢复,少数仍有传染性。
HBsAg、抗 HBs 阳性,表示亚临床型 HBV 感染早期,不同亚型 HBV 二次感染。
HBsAg、抗 HBs、HBeAg、抗 HBc 阳性,表示 HBsAg 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的再感
染,有较强传染性。
4.乙型肝炎病毒前 S(英文缩写 PreS)、乙型肝炎
病毒前 S(英文缩写 PreS)及相应抗体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1)PreS 是乙肝病毒表面的蛋白成分,它能增强 HBsAg 的免疫原性,同时有助于乙肝
病毒吸附至肝细胞,是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
PreS 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2)抗 preS 抗体是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能阻止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患者体内若出
现此种抗体,表明病情好转,趋向痊愈。
(3)检测患者体内的抗 PreS 抗体对观察乙肝的预后,特别是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有重
要意义,若抗 PreS 抗体较早出现,提示预后良好。
(4)PreS、抗 preS 抗体检测的解读与 PreS、抗 PreS 抗体相似。
5.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DNA(英文缩写 HBV DNA)
【参考值范围】
<5.0*10Copies/ml
【解读要点】
(1)定期检测、动态观察 HBV DNA 病毒载量变化,可了解病毒的复制程度及其传染性。
(2)HBV DNA 阳性即>5.0*10Copies/ml,表示病毒有复制,有传染性;HBV DNA 复制
水平越高表明其传染性越强。
(3)观察疗效:如果检测数据仅在一个数量级范围的变化波动,说明结果无大变化,
抗病毒治疗无效果;如果数据显示 HBV-DNA 含量持续下降,然后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或在
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之下,说明抗病毒治疗有效。
6.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YMDD 基因
【参考值】
YMDD 基因型(或野生株)
【解读要点】
(1)在应用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如拉米夫定应用治疗 6~9 个月
以上可出现 YMDD 变异而产生耐药性。YMDD 变异分为两种:YVDD,YIDD。
(2)如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到(出现)YMDD 变异株(或 YVDD、YIDD 基因型)
提示可能出现耐药,应结合 HBV DNA 载量、ALT 值,综合判断是否更换药物。7.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英文缩写抗-HC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抗-HCV 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异性抗体,但不是中和抗体。
(2)抗-HCV 阳性,表示有 HCV 感染。
8.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RNA(英文缩写 HCV RNA)
【参考值】
<5.0*10Copies/ml
【解读要点】
(1)HCV RNA 阳性即>5.0*10Copies/ml,表示感染了 HCV,病毒在复制,有传染性。
(2)HCV RNA 是急性感染的标志,感染早期可呈间歇性阳性,后期呈阳性。因此,HCV
RNA 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3)HCV RNA 病毒载量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无绝对相关性,但可以
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估的观察指标。
9.丁型肝炎病毒(英文缩写 HDV,HDVAg,抗-HD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丁型肝炎不能单独发病,而是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是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发病。
因为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负链 RNA 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专性共生体,在乙型肝炎病毒
和其他嗜肝 DNA 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和传播。
(2)丁型肝炎抗原(HDVAg)阳性见于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者,表示有传染性。
(3)抗 HDV IgM 阳性,提示近期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因与乙型肝炎合并感染,可引
起乙型肝炎症状加重。(4)抗 HDV IgG 阳性,表示既往有感染史。
10.戊型肝炎病毒抗体(英文缩写抗-HE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抗 HEV IgM 阳性,表示近期感染急性戊型肝炎。
(2)抗 HEV IgG 阳性,表示既往有感染过戊型肝炎病史或戊型肝炎恢复期。
11.庚型肝炎病毒抗体(英文缩写抗-HGV)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抗-HGV 抗体阳性,表示感染或曾经感染庚型肝炎病毒。
七、肾功能检验结果的解读
1.尿素(或尿素氮;英文缩写 UREA,BUN)
【参考值范围】
以尿素计算: 2.86~8.20mmol/L(17.2~49.2mg/dl)
以尿素氮计算:2.86~8.20mmol/L(8.01~22.96mg/dl)
【解读要点】
(1)血液中尿素所含的氮称为尿素氮。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它在
肝脏合成,经肾小球过滤排出。测定血液中的尿素可以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
(2)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随着饮食中的蛋白质多少而成比例地改变。高蛋白饮食可能引
起尿素轻微升高,如果肝肾都很好只是尿素轻微的升高,一般来说饮食上的原因可能性较大。
(3)病理性血液尿素增高:①肾前性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因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血液尿素增加;②肾性疾病:肾小球肾炎、
肾病晚期、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等;③肾后性疾病:所有可能使尿路阻塞的因素。
(4)血液尿素降低:除孕妇以及低蛋白高糖饮食者以外,常见于肝功能衰竭者。
2.血清肌酐(英文缩写 CRE)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
男性 53~97μmol/L(0.60~1.10mg/dl)
女性 44~80μmol/L(0.50~0.90mg/dl)
终点法
男性 44~133μmol/L(0.50~1.50mg/dl)
女性 70~106μmol/L(0.80~1.20mg/dl)
【解读要点】
(1)肾病初期,血清肌酐通常不升高,直至出现肾脏实质性损害,血清肌酐才开始升
高。所以若是尿素升高伴随着肌酐升高,一定要尽快求助于肾内科医师。
(2)血清肌酐主要应用于晚期肾脏疾病的判断与评估。
3.尿酸(英文缩写 UA)
【参考值范围】
男性 149~416μmol/L(2.5~7.0mg/dl)
女性 89~357μmol/L(1.5~6.0mg/dl)
【解读要点】
(1)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饮食中的嘌呤会影响尿酸,若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吃
嘌呤含量高的海鲜和啤酒,可能导致尿酸的快速升高。
(2)有痛风临床表现同时血清尿酸增高,即可诊断为痛风,但不是所有尿酸增高都是
痛风。(3)肾脏疾病、年龄老化、血液病、血压高也会有尿酸增高的表现。
4.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胱抑素 C,英文缩写
CyS C)
【参考值范围】
0.59~1.03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胱抑素 C 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理想的标志物,作为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反映肾功能受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尤其对发现早期轻度肾功能受
损的能力较好。
(2)肾脏损害,肾小球受损时,血清胱抑素 C 升高。
5.尿液微量白蛋白(英文缩写 mAlb)
【参考值范围】
2.0~13.4mg/24 小时尿;晨尿 0.5~9.2mg/L;随意尿 0.62~11.0mg/L(不同厂家试剂参
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微量白蛋白增多提示肾小球病变向慢性过渡。
(2)尿液微量白蛋白升高常见于糖尿病肾病,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6.尿液α微球蛋白(英文缩写α-MG)
【参考值范围】
0.94~3.34mg/24 小时尿(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α-MG 是肾近曲小管损害的标志蛋白,用于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判断。
(2)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时增高。
7.尿液β微球蛋白(英文缩写β-MG)【参考值范围】
0.03~0.37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中β-MG 排出增高,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可以与
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相区别。
(2)尿液β-MG 增高,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恶性肿瘤、自身
免疫病、慢性肝炎等。
老年人也高于常人。
8.尿液 N-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英文缩写 NAG)
【参考值范围】
尿液中 NAG 呈偏态分布,中位数 9.13U/g 肌酐,第 95 百分位数 16.10U/g 肌酐。(不同
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 NAG 增高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指标,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衰
竭、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流行性出血热时增高。
(2)可以反映早期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3)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晚期、肝组织有纤维化倾向时增高。
9.尿液转铁蛋白(英文缩写 MTFU;TRF)
【参考值范围】
<2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尿液 TRF 反映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TRF 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