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年级学生如何练习语言表达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19 06:09:58

数学核心素养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由此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时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这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一)表达不完整或不规范。数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规范的。但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也往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比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教师提问:“涂色的灯笼排在第几个?”学生会回答:“第4个。”很少有同学能说出:“从左往右数,灯笼排在第4个。”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且规范的表达物体的位置,很多同学其实是能够理解这个意思的,但是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不能说得很规范。

(二)表达缺乏条理。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具有层次性和组织性。有条理的表达对思维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思维的高度,因此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是无序的。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会提问学生:“7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时学生会回答:“7可以分成3和4,7可以分成2和5,7可以分成6和1……”显然学生大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回答是杂乱无章的。

(三)不喜表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数学课堂交流时,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光听不说,即使是被点名发言时也是吞吞吐吐,甚至有的直接站立不语。这样的现象首先说明低年级在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时遇到了障碍,不能很好的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是在情感方面,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进而对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也缺乏表现的*。

二、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一年级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一) 培养学生在倾听和示范学习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密切相关。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认真倾听了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好语言。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中蕴涵了对数学语言运用的规范方法,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可以帮助自己完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能够更严谨、规范、有条理。例如,在学习《比一比》时,教师的提问应该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而不是简单的问“谁多”,“谁少”。规范的提问不一定会得到规范的回答,但不严谨的提问方式一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这就是示范的作用。在课堂上,一部分同学的表达同样会对另一部分的同学产生影响,在思维的碰撞中可以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二) 有序指引,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

小学数学的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让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只要他愿意说,教师应毫不犹豫的给他机会说。而对于缺乏表达*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鼓励其尝试表达。学生受到了鼓励,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许会是表达的良好开端。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一般会提问:“8可以分成几和几?”可以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没有顺序的,一般是想到哪个就说哪个。通过讨论后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遗漏。有序的表达是缜密思维的一种表现,而数学就是这样一门严谨的学科。

(三) 丰富阅读,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的文本除了基础的数学教科书外还有很多课外的数学读物。对识字量较少的低年级而言,数学绘本是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只有通过长期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给予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觉得多做些练习题少讨论,或者为赶教学进度,都是教师满堂灌等,没有给学生的讨论交流发言等,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利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循序渐进复杂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我们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创设数学语言情境和语言氛围,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