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关于准备
原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人力有所不逮时,便得善假于物,准备充分。
作为一个从未打过仗的闺阁女子,木兰并不是一头热血莽撞出征,而是买好各种装备,整装待发。
这说明她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妇道人家,至少她知道何为府兵制。
*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时的木兰已初显军事学识。
关于这一点,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早有所悟。
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鲲鹏每次都是等到大风拨海搅浪时,准备凭借着六月的大风飞向万里苍穹。
远游之人亦是如此: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这道理浅显,在心理准备方面也同样适用。
木兰上战场也是做好了思想准备的,即使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觉悟。
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是一名豪放旷达不输“诗仙”李白的诗人,但他的经历可比李白的艰难困苦得多。
刘禹锡因为“永贞革新”一再被贬,导致毕生壮志未酬。
但文人学士向来不乏怀才不遇之人,所以他被贬到蛮荒之地时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
他身居陋室而怡然处之,还四处探访风俗人情、游山玩水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这一贬就是二十三年之久,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根本支撑不下去。
连白乐天都看不下去,说他“二十三年折太多”。
但思想觉悟极高的刘禹锡却只是高兴后生人才辈出,还劝慰乐天振奋精神。
刘禹锡蹭蹬一世,发迹难得,抱着“亦知合被才名折”的思想准备依旧为国效力,且让自己本该贫乏的生活多了几分诗意和淡然。
《礼记·中庸》中写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生万难,筹备为先,这是底气。
红尘百戏,成算在心,留得体面。
03、关于坚持
原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争是无情的,将士们十年里出生入死,幸运的荣归故里,不幸的魂归九泉。
在这样惨烈持久的战场上,木兰从未打退堂鼓当逃兵,而是在腥风血雨里咬牙坚持,不打退敌人誓不还乡。
最后木兰凯旋而归,从她本可以获得的高官厚禄就可看出她的战绩斐然。
也许木兰都想不到,身为女儿身的她能够像男儿一样在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毕竟她的初心只是不想年迈的父亲受苦。
反思己身,即使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惧怕,不当逃兵,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顽强地与困难搏斗,勇于突破自己,也许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才是《木兰诗》所要传达的人生理念。
从古至今,遭遇巨大变故的文人志士都是凭藉着一股野草般的韧劲坚持到最后,然后完成人生的洗礼。
史铁生在风华绝代的年纪失去双腿,曾经优秀又心怀赤忱的少年顿时陷入萎靡的黑暗。他是最有理由自暴自弃,荒废人生的。
事实上,他确实妄自菲薄过,也想自甘堕落。但他还是靠着爱和一股不认命的韧劲与病魔作斗争,并坚持写作三十八年。
荣获“鲁迅文学奖”的《病隙碎笔》,总共二十万字,他却花费了四年时间,因为这是他在治疗之余为数不多清醒的时间完成的。
这个坚持的过程是磨人的,是痛苦的,难熬的,但他还是完成了。
因为他相信:“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到幸福。”
世人经常为自己感到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与结果不匹配。即便身怀绝技,却不肯坚持到底,半途而废,徒叹奈何。
古人言:小水长流,则能穿石。
其实坚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持续不断地朝自己的目标进军,真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因为这需要坚定的内心和顽强的毅力才可以做到。
《荀子》有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自己离理想越来越近,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量。
而当目标实现的那一刻,就叫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