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除夕至初七的习俗,除夕到初七的风俗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30 09:07:20

春节除夕至初七的习俗,除夕到初七的风俗(1)

作者:洞见ciyu

过年,过的也是人生。

除夕至初七:读懂古人过年,方懂为人处世

元曲大家关汉卿,过春节时有一个特别的习惯——踩高跷。

每年春节,他都要在院子里踩高跷,而且每年的高跷都加高一点,寓意“更上一层楼”。

甚至到了70岁高龄,仍对此乐此不疲。

这是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喜欢把对人生的希望、感悟融入节日中。

过年,更是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读懂了古人如何过年,就读懂了流传千年的处世智慧。

01

除夕

西晋周处撰写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最早提及“除夕”。

后人如此解释这个词——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另换新岁。

1062年,苏轼在陕西凤翔当官,他的弟弟和父亲在京城过年。

回不了家的他只能独自守岁,写下一首《别岁》。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他想起这一年的为官生涯,曾大刀阔斧地改革时弊,也曾奔走于百姓之间,赈灾修湖,有欢喜也有怅然,有如愿以偿也有事与愿违。

他最后笑了一笑,举杯敬往事,尽付浊酒中。

过年,就是和过去的一场道别。

无论你遭遇过多少心力交瘁的难事,多少苦不堪言的破事,都让它消散在风中。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别回头,别念旧,万水千山今夕去,明天会更好。

春节除夕至初七的习俗,除夕到初七的风俗(2)

02

初一

自上古以来,人们就重视岁首。

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向汉武帝提议,启用《太初历》。

春节的时间,随之由秦始皇规定的十月初一,调整到正月初一。

这是一年的开端,有万物之始,一切更生之义。

1069年,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新政。

春节那天,他见千家万户都在热闹地过年,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心生喜悦写下《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11年,清朝诗人赵翼虽然已经85岁,春节时满怀激昂地吟唱道: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也许你走过千回百转的路,熬过数不尽的黑夜。

但没关系。一切都是新生,一切都可重启,只要抬头往前看,万事皆可期。

春节除夕至初七的习俗,除夕到初七的风俗(3)

03

初二

大年初二,又称为迎婿日。

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不管再远,都会千里迢迢赶回娘家。

她们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看望许久未见的父母。

娘家人也会起个大早,买鱼买肉,大摆宴席。

在岳父母家,女婿们可能一开始还有些拘束,待几杯酒下肚,酒兴上来,开始毫无顾忌地侃大山。

等到下午时,一家人就各自扎堆。

女人们一起嗑瓜子聊天,有的骄傲着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有的愁着自己的女儿还没有对象,而一起吐槽各自的丈夫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男人们围坐茶桌喝茶,说着各自的生意状况,偶尔指点江山,点评一些国内外的大事。

孩子们拿完红包后,一起撒开脚丫子跑起来,欢笑声散落在各处。

家人齐聚,言笑晏晏,这便是过年最好的模样。

儒家认为人有“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五种关系中,就有三种属于家庭关系。

可见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所以在过年时,我们对家的想念,就成了一曲清幽的笛声,总会在这时候响起,撩人思绪,动人心扉。

春节除夕至初七的习俗,除夕到初七的风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