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六年级下册三单元a部分课文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4 18:17:41

教材解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自当代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六年级下册三单元a部分课文(1)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从“早晨”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既是“盼望”发生的时间的推移,又暗示了“盼望”的基调——漫长而昏暗。

课文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焦急、无奈,最终失望、委屈的过程。

第2自然段写“我”满怀期待地在那个星期天开始等待,“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满怀期待的孩子的心情。

第3自然段继续描写了“我”一系列孩子气十足的动作和心态,表现了“我”这时还有些雀跃的心情。虽然此时已显露出遭受挫折的迹象,但“我”相信母亲的承诺,因为此时“我”还处于终于盼来这一天的兴奋之中。

第4自然段,直接点出了等待的时光“不好挨”。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这些事并不是“我”想做的,不过是打发时间。作者通过动作的描写和内心的刻画,表现了“我”在等待中的无聊与无奈。

第5自然段描写了“我”紧跟着劳作的母亲,提醒她赶紧兑现承诺的一系列动作。“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表现了“我”在上午即将结束而自己盼望的出行还没有实现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母亲迫于生活无暇顾及“我”的现实状况。

第6自然段通过描写母亲劳作的繁多和光线的渐暗,暗示了这次盼望的无果而终。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六年级下册三单元a部分课文(2)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描写了“我”的情绪郁积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这一 自然段中的短句,语气似断非断,表现了“我”期盼落空时的悲伤。

课文插图别具匠心,第一幅插图对应的是第4自然段的内容,呈现的是“我”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和翻看画报四个情景。第二幅插图对应的是第6自然段的内容,描绘了“我”一声不吭地蹲在母亲身边看她洗衣服的情景,人物的表情、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我”内心的委屈和失望。

学法指导

一、明确学习目标

1.会写“媚、砖”等13个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2.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

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二、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写“偎”时右下部分不要多写一撇,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但不宜过长。书写“吻”时注意“勿”不要写成“匆”,最后两笔撇的起始位置在“勿”字横折弯钩的横上,第二撇要长于第一撇,但不要托住“口”。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六年级下册三单元a部分课文(3)

三、阅读指导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内容和“我”的心情变化。然后在文中批注表现“我”心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的心情写出来的。最后,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和“交流平台”,比较课文和《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心情变化的大致过程

可以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先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此基础上,勾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如,“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这段时光不好挨”“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把握“我”心情变化的大致过程。

还要注意心情与时间推移之间的关系。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会,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六年级下册三单元a部分课文(4)

2、 细读品味,体会作者是如何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的

想一想: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让你写快乐的心情,不直接出现高兴”“开心”“快乐”等字眼,你会怎么表达?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表现“我”的心情的呢?

①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思考: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的?

发现: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将焦急的心情融在这些具体事例的叙述中。

②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情感。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发现表达特点:有些话是“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有些话是“我”在心里默默说的,这些语言和心理独白交织在一起,平实质朴,甚至有些“念念叨叨”如儿语,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我”焦急的心情。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六年级下册三单元a部分课文(5)

之后,勾连课文中其他地方的内心独白。如,“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通过对“再不”“一洗完……马上”“决不许”的体会,感受“我”迫切的心情。

③ 体会作者如何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达情感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发现:作者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实际上在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体会作者把心情融于景物中的写法。

④ 体会作者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情感。

以第6自然段为例,体会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这一段作者细致描写了“我”的情感发展过程:从越来越着急到不耐烦,再到渐渐地伤心、惆怅、失望,情感的表达都不是直接的,有的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内心独白,有的是在景物描写中融入内心感受,这些表达都非常真实而自然。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六年级下册三单元a部分课文(6)

3、比较课文和《匆匆》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回顾《匆匆》,比较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可以先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发现两篇课文表达的不同《匆匆》中一连串的问句占了全文很大篇幅,把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那个星期天》更多地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

两篇课文中,作者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的方法。在《匆匆》中,作者用太阳象征时光,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挪移”“跨过”“飞走”“溜走”,表达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在《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明媚”“渐渐暗下去”“消逝”等,表现“我”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变化。

欢迎关注“烛光照耀星空”。假如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探讨;假如你对文本有更深更广更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