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童话小说《柳林风声》,顺利出版。
不久之后,这部书便在英国掀起热销浪潮,并随即风靡世界。
甚至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曾写信给作者,说自己一口气读了3遍。
一本写给孩子的睡前故事,何以让大人们也爱不释手?
当我们进入这个温暖的动物王国,便会有了答案。
在这部书里,作者创造了四个性格迥异的鲜活形象:
善良温柔的鼹鼠,热情稳重的水鼠,侠义睿智的老獾,以及喜欢炫耀、莽撞冒失的蛤蟆。
他们在林间河畔,共看花开花落。并一次次携手并肩,穿越命运的逆流,最终收获了蜕变与成长。
曾有书友感慨:“他们的友情,如同初夏时节吹过柳林的微风,光是想想,就觉得治愈。”
成年人的世界,满是光怪陆离的酸楚:
被现实蚕食的梦想,被利益腌渍的感情,被生存屠戮的体面,被岁月磨光的棱角。
命运的绳索,拽着遍体鳞伤的我们,一路狂奔。
可只要想起,无论何时,我们还能被人懂,被人爱,心中的希望,便会摇曳升腾。
未必形影不离,但一定相互惦念
一个明媚的清晨,鼹鼠和水鼠在河畔相识,而后两人,在光影斑驳的小河里乘船飘荡。
穴居长大的鼹鼠,对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无比好奇。可与此同时,又担心水鼠孤独。
但其实,虽然经常独来独往,水鼠也有自己的朋友。
比如蛤蟆:富足的他总是当地的焦点。所以哪怕不去登门,也能通过新闻,知道他的动向。
还有老獾:住在河对面的他,不喜欢被人打扰。所以水鼠只会在远处默默观望,从不轻易拜访。
不过,同住在一片柳林里,大家终会有意无意遇见。
鼹鼠也渐渐发现:虽然交往不多,可几个伙伴之间,从未停止过对彼此的关注。
有一次,蛤蟆在远行中遇到一辆大汽车。热爱冒险的他,马上对这个大家伙产生兴趣,甚至顾不得曾经的7次车祸经历。
得知这个消息后,朋友们忧心不已,并更加留心起蛤蟆的一举一动。
直到初夏,蛤蟆再次订购新车。所有人终于坐不住了。
平日里从不出门的老獾,主动来到水鼠家,而后带着两个伙伴,踏上了前往蛤蟆府的路。
为了让朋友“改邪归正”,大家放下各自的生活,短暂聚集在蛤蟆府,并苦口婆心劝导,看管,以防蛤蟆闯祸。
看过这样一则提问:你认为最好的友情是怎么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互不打扰,互相惦念。无事不见,有事出现。”
以前总觉得,没了朝夕相处,友谊难免越来越淡。
可慢慢发现,真正的友情,从不会因时间和空间消退。
成年人的世界里,多的是独自奔忙的身影:为生活天南地北,随岁月四散飘零。
于是我们达成了默契:朋友之间,无需形影不离,只要彼此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