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我的同桌,大头姐,早上第一次读庄周的《逍遥游》,我看着她从刚开始读地磕磕碰碰,到后面越读越快,最后,早自习下课铃还没响,她走到了前排小组长那开始流利背诵。而那时候的我,还捧着个新华字典,计划着把书中剩余几个还不会读的生僻字标上拼音。
我从小就是个不太会学习的笨小孩。数学总在及格边徘徊,物理化学更是惨不忍睹。
虽然不是天赋型选手,但对于学习,笨小孩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照样能考高分,考第一,实现弯道超车。
那就是模仿。
这里的模仿当然不是表面模仿,不是学霸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更不是去偷答案,考试偷看。其实模仿本质是,先实践,后理论。应用在学习中,实际就是,先看答案,再做题。
乍一听有点荒谬。
按常理课程来看,总是得先思考再去输出答案,现在看答案后做题,答案都记住了,这不本末倒置了么?
实则不然。
这里的看答案,不是看最后的那个数,而是直接看答案的计算过程。习题册的答案演算过程,实际就是最本质,最正确的思路,就好像有高手直接手把手给你指点,你别瞎搞,按照我的这个思路一步一步往下推,什么?刚开始看不懂?那多找几个类似的题,看看答案思路,见多了就熟悉了。
这种做题效果非常显著。因为直接看答案帮你减少了胡思乱想的时间,大幅度降低了试错成本,同时正确答案思路会激发大脑联想,使得再碰到类似题目时候,大脑会不由自主往正确思路靠。
一个本科数学挂科的考研生,正是借着这种方法,把高数的课后习题,先看答案后自己蒙住答案,凭着记忆以及不断练习,将自己思路不断磨炼,校正到正确思路上,最后考研数学接近满分。
在有些书上,先看答案后解题目的方法,也被称为"刻意练习"。重复、反复去磨炼自己薄弱的地方,那么我们会在这方面变得异常敏锐。
再比如找工作,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找工作,公司会考他们代码知识,天赋型选手可能会选择总览全知识点,从头到尾,先理论后实践,完成刷题。而另一波人,我愿称之为"笨小孩"型选手,直接上刷题网站,看解题答案,不断模仿解题思路,然后复刻答案,当真正笔试时候,也同样能敲出流利代码。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弊端。虽然先看答案后做题可以短时间能有大幅度提升,但也缺乏了很多思考,导致后续本身"创新性"不够,凡事遇到困难,第一时间不是去想怎么去解决,而是去想着,有没有捷径,有没有答案给我模仿,长此以往人的创造力会大打折扣。
不过整体而言,这种刻意练习还是能带来巨大价值的,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都是好猫。这对于本身不爱学习但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很强的笨小孩,无疑是一个助自己飞得更高的垫脚石
天赋虽然差了点,但老天也给了笨小孩另外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所谓老天也爱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