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看到孩子的失败时,父母一定不可以像怜悯一个弱者一样对孩子说话,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不能对着孩子劈头盖脸一顿骂,生怕孩子受的打击还不够。
孩子失败了,我们应该与孩子一起正视失败,告诉孩子,人都会失败,都会犯错,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的。
然后,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弄清楚为什么会犯错,想办法弥补,想办法改正,或者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孩子,这次犯了错,下次一定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那太严苛。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要求太高了。
如果孩子同样的错误犯了好几次,一定是有什么原因让他犯错,要么是不理解,要么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等等,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时候陪着孩子一起,弄清楚到底是因为太复杂了孩子理解不了,还是孩子有什么新奇的想法,然后采取对应的措施。
2、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好高骛远的不仅仅有刚迈出象牙塔大门的大学生,还有不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就胡乱为孩子设定人生规划的父母。
孩子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也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活生生的、会独自行走、会独立思考、有选择权利的人。
孩子年幼时,需要父母庇护,但不意味着一生都需要完全按照父母的规划走,更不意味着,父母为孩子设定了目标,孩子就一定能够达到,这应当是父母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
降低期望值,正需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父母对孩子有期望,这几乎是必然的,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总是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孩子。
例如《小欢喜》中的方一凡,尽管成绩不好,但这个孩子情商高,性格开朗,特长在音乐方面,如果童文洁一家最后不是赞同方一凡参加艺考,而是一味的要求这个孩子向英子学习,考个高分,也许方一凡最后只能上个不入流的本科院校,与此同时,这一家人的亲子关系也会出现极大的裂痕。
正如方一凡所说:我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但我不是一个坏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应该也向童文洁一家人一样,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了解了孩子的状态后,再考虑期望的方向,以及期望值的高低。
3、兴趣永远是推动孩子前进的最佳助力
也许孩子的前进,可以因为父母的期望,可以因为老师的期盼,可以因为某方面的压力,但最后能够取得高成就的人,不是智商在全国都能拔尖的人,就是将全部的热情和努力都投向兴趣爱好的人。
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向爱因斯坦一样生下来就是天才,因此,更多的孩子,应当以兴趣作为开启孩子未来的钥匙。
感兴趣→了解→热爱→定目标→不懈努力→未来
孩子对某一件事产生兴趣,然后才会去了解,了解之后,孩子才会确定自己是否热爱,是否要为之努力,才能有后来的一切。
而这一切的开端,是兴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或天马行空,或切实可行的梦想或目标,请不要随意的打击孩子,也不要在孩子“三分钟热度”后嘲讽孩子。
童年时的所有尝试,所有失败,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打基础,都能帮助孩子寻找真正的兴趣,这个时期的失败,成本是最低的。
请不要再说孩子笨,也许孩子聪明在你不曾注意的方向,也许下一次的“三分钟热度”,不会过去得那么快,到那个时候,请保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