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页读到50页,从十四页写到第十页要写几分钟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16 01:44:32

从16页读到50页,从十四页写到第十页要写几分钟(1)

​文/苏乐

图/网络

每次只要发个跟读书有关的朋友圈,就有一大票人问:

苏乐,这是什么书啊,你读书好多,是怎么做到的,可以分享一下方法吗?甚至每次去平台讲课,课后都会有很多小伙伴问,有没有比较好的书籍推荐一下!

既然大家对读书的渴望如此迫切,那么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方法吧!文章会分为四步来讲:读书目标,读书对象,读书方法和读完一本书如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关于读书目标

我朋友圈里面有很多读书的狂热分子,天天看他们在朋友圈打卡,或者分给我一些扫码领书的海报,但如果问你,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很多人就说不上来了!或者给你一些很标准很官方的答案,比如提升自己,写作就要多输入啊,但这些看似政治正确的说法,根本就不是你的真正需求。

正因为很多人根本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仅仅只觉得,反正读书是有益无害的事情,就算现在不需要,先读了以后总有派上用场的地方,或觉得,读书虽然没办法带来直接的变化,但一定会在潜移默化间带给自己看不见的积极影响。

这种想法其实没错。

但我们要明白,这种模糊的目标,往往无法支撑你去做这件事,或者你做了,但不能让你主动去做好,你可能会把读书看成一种任务,只要读完了,就认为自己的任务结束了,而不考虑效果和质量。

这样的读书,还真不如不读呢!

除了浪费你的金钱和时间之外,并不会带给你更多的好处。

能够对你产生影响的知识,一定是你主动去消化和吸收的,而不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

因此,我们读书之前,一定要先整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要找到你的核心诉求,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读书,并且能够赋予这件事与众不同的意义,能让你快乐地坚持下去。

你可以问自己,你读书究竟是为什么?是因为给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还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

明确自己的读书目标,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动力,并且能够根据你的诉求检验读书成果。

关于读什么书

我们读书的来源无非就是几种,看到名字挺好的,就把这本书买下来了,看到大V推荐的,就忙不迭到网上下单,看到评分高的,也会毫不犹豫买下来。

如果你仅仅是因为爱好而读书,这种读书方式当然没问题。

但如果你打算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某方面的专家,那么这种读书的方式就不值得提倡了。

首先,适合别人的书籍,并不代表就适合我们,其次,高分的书籍,也不代表能够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最后,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好书是看不完的,要有所甄别和筛选,因此读什么书,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自己读书会考虑两点,这本书是不是能够提升认知水平,学到东西?另外,是不是跟我的写作领域相符?答案是肯定的,才会考虑读这本书。

有了这两道关卡来筛选书单,就能避开消遣类阅读,所有书籍读完都能往我的知识体系里面添砖加瓦,让我对职场和思维领域的认知更加深刻。

前几天,有位读者给我留言"一个自由职业仔,居然在写职场文,而且比职场人更懂职场,气哭"。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写情感的,并不代表自己一定要谈恋爱,写职场的,并不一定需要具备极其丰富的职场经验,因为这些经验跟观点,可以从别人的经历和社会新闻中提取和获得,如果想要变得更专业,读书也是一种选择。

因此,书不要随便读,经典好书,并契合你想要提升的需求方面,才值得我们选择。

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对职场的洞见,那么就要多读一些职场规划,职场思维,职场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读经典文学没有这方面的助益。

从16页读到50页,从十四页写到第十页要写几分钟(2)

关于怎么读书

看与听结合

去年一整年,苏乐只读了50多本书,今年前半年,我就读了200多本,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去年我只看纸质书,今年我开始把读书和听书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读书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能够读原著当然好,但纸质书阅读还是不够方便,如果能够结合听书,那么1小时就能把一本书的精华吸收透彻了,而且能够把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等车,坐地铁,吃饭,这些功夫都可以拿来阅读。

听书的手机APP,推荐得到,喜马拉雅和樊登读书会。

固定时间读书

读书习惯的养成,往往不是靠自律可以控制的,而是利用习惯来改变行为模式。

比如在固定的时间读书,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大脑就会习惯这种模式,时间点到了,就会很自觉去读书,而不是产生一种很抗拒的感觉。

建议大家在晨间读书,每天早起一个小时起来读书,因为早晨的记忆力是最好的,而且休息了一晚上,精力也是最好的。

而晚上读书的效果可能没那么好,经过一整天的忙碌,晚上的效能可能是最低的。

循序渐进地读书

要让读书变成一个习惯,难吗?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这里有个方法就是先养成微习惯。

也就是说,假如你希望自己每天读50页书,就先从一页书开始读起,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要求自己能够读50页,难度太大,只会令你望而却步,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先给自己一个适应期,从容易的做起,等你适用了读书的行为模式,再慢慢提升难度,从1页到10页再到50页,往往比你一下子就要读50页更能轻松达到目的,而且有利于持久,稳定地保持习惯。

跳着读

知乎上有个高关注话题:
巴菲特每天至少读500页书,孙正义静养两年看四千多本书,怎么做到的?

其实快速阅读也是有技巧,这种技巧就是跳着读。

著名日本作家、书评家、自由撰稿人、编辑印南敦史编写的畅销书《快速阅读术》的理念即是读一本书,只是为了遇见一行文字。读书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复制100%,而是邂逅1%。

换言之,一本书含金量再高,也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精华,每本书能够打动你的,触动灵魂的部分其实只有1%。

因此,我们的读书也可以随机应变,不一定要规规矩矩地从头读到尾,大家有所选择地读书,把一本书的精华读透了就OK,不一定要一字不漏地看完。

比如苏乐最近在读认知升级的书籍,发现很多书讲的东西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些看过的内容,我会选择跳过,还有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我也绕过去。

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让阅读更高效,读书跟看电影是一个道理,有时候只要把高潮部分看了,就能猜到开头跟结尾,不是所有的情节都需要仔细看一遍。

因此,阅读也需要有弹性,面对不同的书籍,我们需要分配不同的时间,惊艳的好书,不妨多花一点时间,一般的书籍,只需把重点读懂即可。

从16页读到50页,从十四页写到第十页要写几分钟(3)

关于内化知识

读书的终极意义就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但是问题来了,很多人看了很多书,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怎么转到现实的层面上使用知识。

费曼读书法

费曼读书法指的是教是最好的学,也就是通过教别人的方式,来完善和巩固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别人产生思维碰撞,从而不断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苏乐在做一对一点评的过程中,跟小伙伴们交流后,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这时候就会对课程进行改版,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模块,以适应学员的需求。

改进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精进和迭代,不断打磨自己的知识框架。

所以读完一本书之后,你可以坐下来,拿出一张纸,试着把知识点做归类和整理,假设自己要向别人传授知识,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把知识描绘出来,如果忘了,就做一次简单的回顾,直到你可以完整地把知识告诉别人为止。

建立读书闭环

读完一本书,只是学习的开始,我们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把读书内化为知识,读书——实践——接收反馈——建立读书闭环——重复以上步骤。

比如说,我现在读完一本提升职场竞争力的书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把观点输出为文章,并把文章发表到不同平台,寻求读者的反馈,如果有人觉得这篇文章很好,对他们很有用,说明我自己对书本的理解足够透彻,才能支撑我输出优质的内容。

在输入和输出的循环之间,读书的闭环就形成了。接下来我每读完一本书,只需按照以上的几个步骤去完成,就可以帮助我把书本的知识化为己用。

找到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大主题里面,其实很多知识的原理跟本质都是相通的,比如书本说的新理论“路径依赖”。

指的是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乍一看,这个词很陌生,而且很难理解,但只要跟我们熟悉的舒适区联系起来,这个词马上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这个方法可以用在读书的很多方面,尤其是你遇到一个新名词的时候。

只要善于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你会发现很多新名词只是换了个概念包装起来而已,还是在说过去学到的知识,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上的知识点,并降低阅读门槛。

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当中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框架,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比如提到舒适区的知识点,别人能说出这个概念,而你既能说出理论,还能分析依赖舒适区是怎么造成的,能够从什么方面来解决问题。

那么你看问题的角度既透彻又全面,你的知识体系有深度又有广度,这些就是学会联系阅读带给你的好处。

最后,总结今天的知识点,想要学会阅读,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读那些经典且符合需求的好书

看书跟听书相结合

循序渐进地读书

固定的时间看书

跳着看书

费曼读书法:教是最好的学

建立读书闭环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上,就是今天的知识点,喜欢欢迎点赞分享,好内容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我是苏乐,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青云计划得奖者,前500强企业文案策划,国家征文一等奖得主,专注分享写作变现和职场提升方法!

欢迎关注我,2019年一起学习跃迁!

相关阅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