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人制作了最早的奶酪蛋糕。迄今,世界上最好的奶酪蛋糕仍然出自意大利。古罗马的节日一度十分奢侈豪华,以至公元前186年罗马参议院颁布了一条严厉的法令,禁止人们在节日中过分放纵和奢华。这以后,烘烤糕点成了妇女日常烹饪的一部分,而从事烘焙食品业则是男人们一项受尊敬的职业。据记载,在公元4世纪,罗马成立有专门的烘焙协会。初具现代风格的西式糕点大约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糕点制作不仅革新了早期方法,而且品种不断增加。烘焙食品业已成为相当独立的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现代西点中两类最主要的点心“派”和“起酥点心”相继出现。
1350年,一本关于烘焙的书中记载了派的5种配方,同时还介绍了用鸡蛋、面粉和酒调制成能擀开的面团,并用其来制作派。法国和西班牙在制作“派”的时候,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将奶油分散到面团中,再将其折叠几次,使成品具有酥层。这种方法为现代起酥点心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大约在17世纪,起酥点心的制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并开始在欧洲流行。
18世纪,磨面技术的改进为蛋糕和其他糕点提供了质量更好、种类更多的面,这些都为西式甜点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丹麦包和可松包是起酥点心和面包相结合的产物。哥本哈根以生产丹麦包而着称。可松包通常做成角状或弯月状,这种面包在欧洲有的地方称为“维也纳面包”。可松包更早的文学记载见于有关德国复活节的糕点介绍,它被作为山羊角的象征。据说,可松包是从德国传到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并将它作为一种早点。法国似乎发挥了他们如同在文化艺术上的想象力,将起酥点心和可松包做得十分完美。另外据推测,制作海绵蛋糕浆料所采用的搅打法,也是首先由法国人创造的。
18—19世纪,在西方政体改革、近代自然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西点烘焙业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同时,西点开始从作坊式生产步入到现代化的生产,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和成熟的体系。维多利亚时代是欧洲西点发展的鼎盛时期。一方面,贵族豪华奢侈的生活反映到西点、特别是装饰大蛋糕的制作上;另一方面,西点也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品种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西点开始从作坊式的生产步入到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和成熟的体系。
若干世纪以前,面包烘焙在英国大部分起源于地方性的手工艺,然后再逐渐普及到各个家庭。直到20世纪初,这种情形由于面包店大量采用机器制作后而开始改变。在世界各国面包一般均采用小麦为原料,但是很多国家亦有用燕麦或小麦燕麦混合制作,种类繁多,因地区、国家不同而有所不同。英国面包大多不加其他作料,但英国北部地区则有在面包中加牛奶、油脂等,同时土司面包也比较普及,南部地区则喜欢做脆皮面包。美国面包成分较高,添加较多糖、牛奶及油脂。法国面包成分较低,烤出的成品口感硬脆。
20世纪后期,欧美各国科技发达,生活富足,特别在美国,人们食粮丰富,种类繁多,面包已从主粮地位日渐下降,逐渐被肉类取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心脏病、糖尿病的增加,令人们对食物重新审视,开始提倡回归自然,素食、天然食品大行其道。
回归自然之风亦吹向烘焙行业,人们再次用生物发酵方法烘制出具有诱人芳香酒味的传统面包,至于用最古老的酸面种发酵方法制成的面包,更受中产阶层人士的青睐。
全麦面包、黑麦面包过去因颜色较深,口感粗糙硬而被掘弃,如今却因含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而成为时尚的保健食品。多个世纪以来所追求的“白面包”逐渐失宠,投放在超级市场内、标榜卫生、全机械操作而制成的面包失去了吸引力,而出售新鲜面包的小店又开始林立在城市中。面包制造商不断求新求变,加入各式各样的轴料,以求面包款式多,营养价值高,食后健康。面包制造业更是举办各种有关面包的比赛、展览,增加专业人士考察、学习、鉴别的机会,起到了激励、改进面包制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