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3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16 11:33:35

三,诗意盎然,充满理趣

从前文引用的文献资料可知,朱熹对志南的这首诗是非常欣赏的,他使用的评判标准是有无“书生气”,这实际上是宋代诗学理论探讨的问题之一。

比如苏轼在《赠诗僧道通诗》中说:“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苏轼还在诗中还做了注解:“谓无酸馅气也。”“书生气”三字的含义在前文已经解释过,就是指诗作不自然,不接地气的意思。

再如南宋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说:“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

为什么说3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17)

综合朱熹、苏轼、叶梦得的话语,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的僧人是有作诗的风气的,但是很多僧人在学作诗的时候落入了“书生气”的窠臼,他们为了写诗而写诗,结果就是少了诗意,少了理趣。苏轼就明确表达了对僧诗书生气的反对。

宋人论僧诗,“无蔬笋气”、“无书生气”似乎是诗歌成功与否的考量标准和最高境界。他们认为志南的这首诗符合标准,也赢得了凡事讲究标准的朱熹的称赞

抛开宋代的评判标准,从诗本身去看的话,志南的这首诗风格自然,在极平常的景物中写出了一种理趣:杏花雨、杨柳风的柔美清丽,既是平常的,又是饱含诗味与理趣的,而诗的风格又是清新可人的、恬淡自然的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诗歌,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为什么说3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18)

小话诗词

宋代僧人志南的这首诗清新自然,是一首很有意境的诗歌。文章结尾,再看一下诗歌的情境和意境:诗人乘小船沿溪水而来,将小船系在岸边的树下,拄着拐杖来到了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这正是游春赏春的理想之处,他沿着小桥向东缓步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杏花雨和杨柳风让诗人多了一份对自然的感悟。

其实人生何尝不像一场旅行啊,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认真、细致地呵护旅途中的心灵,让心灵去旅行,这样的人生不正是诗意生活的写照吗?

宋代诗人志南,真实的身份却是僧人,志南一生只留下一首诗,堪称孤篇传世,却成为了描摹春风、赞咏春天的诗歌天花板。诗中洋溢着动人心扉的春天的旋律和味道,诗中充满着含蓄隽永的生活的情趣和理趣,读来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