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释义很明白的一个字,本来在各类古代汉语词典中释义统一的字,被《现代汉语词典》、部编版语文教材和一大堆通俗的儿童读物这么一曲解,就变得有争议了。
我还是坚持认为,“株”是露在地面的树根。这种树根,使我们从树林中乱跑时容易被绊住,慌不择路的兔子撞在上面也很合理。
忠于寓言的原典,我们可以为孩子这样这样讲成语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的宋国有一个农夫,家里有几亩田地。他每天都去田里劳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实在是太辛苦了。
他家的田里有一棵大树,树根有一部分裸露在地面。有时候干活累了,他就把那段树根当作小板凳,坐着歇息。
有一天,这个农夫像往常一样正在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远处草丛中蹿出来。不知道是受到了什么惊吓,野兔拼命地跑,一下子撞到田里那段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跑过去捡起死兔子。他感到非常幸运,提前收工回家,和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兔肉。
第二天,农夫又去地里干活。可他再也无法专心劳动了。一会儿向草丛喵喵,一会儿向树根那边望望。他想应该还会有兔子送上门来,要是还能捡到兔子,家里又能改善伙食了。于是,农夫放下锄地的木叉子,在不远处守着那一截树根。但是一整天都没见一只兔子,直到天黑,他才悻悻地回家。
接连几天,他都早早去田里守着树根,等待兔子蹿出来,撞上去。田里的野草越长越多,越长越高,但是农夫无心去劳作,只希望再捡到兔子。
后来,田里的野草把庄稼都淹没了,农夫还在等着捡兔子。邻里乡亲们都笑他懒惰和不知变通。一传十,十传百,守株待兔的农夫被宋国人传为笑柄。
【补充知识】
和“树木”有关的汉字还有:
“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
“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干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
“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