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操作方法
把要染的纸三四张为一沓,平放在工作台上,用排笔沾染汁往纸上刷,刷色时要由浅到深,一层一层的加深,排笔要顺着纸纹一笔接一笔刷,刷好后,晾在晾杆上,半干时分成一张一张的,最后压平备用。
染大张纸,可用特制染槽,将染汁倒入,进行拉染。
(四)注意事项
调制染汁时,必须注意染汁的颜色须一次调成,宁可一次多调些,以免缺后补,因为重新调制的染汁,颜色往往不同于前次。
由于受水质、气候等不确定因素限制,很难规定出一固定的比例来,所以就必须通过试色来测定。直到配出合适的颜色为止。
10、 蜡笺纸的制作
(1)用蜡均匀地在宣纸上涂搽
(2)然后用砑石依次砑过
(3)用开水冲去浮蜡
(4)晾干备用,写小楷,没的说。
11、古人的作旧法
染纸之法,据说是西晋葛洪(281-341)发明的。他在研究中发现黄叶有*虫卵的功效,于是就试验用黄叶汁浸染麻纸,由此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用天然染料染成且不遭虫蛀的加工纸,史称“黄麻纸”。这种纸外观呈黄或淡黄色,后来被广泛应用。
黄叶染纸古称“入潢”。方法是:先将黄叶内皮切开,放在水里浸出原汁。把剩下的渣子取出捣碎,加水煮沸,装入布袋,挤出黄汁。复将残渣再捣烂,再煮、挤压。如此三次处理,随即将几次的染汁汇合,染纸。
12、明.高濂《遵生八笺》卷十五载:“染宋笺色纸,黄柏一斤槌碎,用水四升浸一伏时,煎熬至二升止。听用橡斗子一升,如上法煎水。听用胭脂五钱,深者方妙,用汤四碗,浸榨出红。三味各成浓汁,用大盆盛汁。每用观音帘坚厚纸,先用黄柏汁拖过一次,复以橡斗子汁拖一次,再以胭脂汁拖一次,再看深浅加减,逐张晾干可用。”
13、用生豆浆汁酌加胶水,按照染纸方法在纸上进行加工,就会产生半生半熟的效果.如在豆浆汁中加红茶叶汁、赭石水、藤黄水、墨汁、等色素,可以染成各种旧气色纸。
14、来个新的做旧法:简单实用型
材料:香烟一根、塑料袋两个、水
烟丝捻碎和作品一起加水放进塑料袋系紧再套一个(保险) 过两天成了。
二、字画做旧与鉴定方法
纸绢是中国书画的载体之一,它对字画鉴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字画伪品中,用古纸、古绢作伪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五花八门的纸绢作伪骗术就应运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伪的手段及辨别方法。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辨伪的常识。
纸绢作伪主要包括:做旧色、做旧污、做旧残,现分述如下。
一、做旧色
(一)做旧色是指用颜色将纸、绢染成与某原件一致或近似于通常所见的古旧书画之颜色。
(二)做旧色的颜料
做旧色常用的颜料是以国画颜料为主。如藤黄、花青、储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状、块状、粉末状。其特点是透明亲水、不洇色,染出来的色泽比较耐久。其次是化工颜料,一般用得较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其特点染出来的颜色比较新,容易泛色。另外,还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烟薰,日晒。用黄蘖、烟叶、茶叶、桅子,橡碗子等煮汁后直接染色。
无论采用哪一种颜料作旧,事先必须经过调色。如采用国画颜料染之,首先将颜料研调成液态,然后用纱布过滤去除淀屑草渣(因为在制作颜料时虽然细度已足。但在颗粒之间仍有聚合现象)。之后兑入胶矾溶液便可试染。如用烟叶等熬汁染色,要待色液冷却之后再试染。由于用这些原料煮出的色液颜色较单调,根据需要有时还要另加其它颜色,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三)做旧色的方法
(1)直染法 即将被染的对象平铺在台面上,然后用排笔直接依次从右至左上色。这种方法适用于吸水性强,薄质纸类。
(2)拉染法即用一个与被染对象规格相当的长方形水槽盛上色液。然后用两手拎着被染对象的两角或上端缓缓从色液中拉出即可。这种方法适用于纸质结实,拉力较强的纸,如皮纸、裱件等。
(3)浸染法是针对绢帛而言。因为绢帛属丝织物,纺织出来的新绢有油。如在台面上用排笔上色难以挂住,也易皱,所以,置于色液中浸泡稍加揉搓,待数日后取出,可得旧绢色。如经过胶矾便得旧色熟绢。 4.托染法也是针对绢帛而言,由于绫绢不易挂色,事先托上一层宣纸,后再染色。染色方法同"直染法"。
另外,还有的通过日晒,风吹,使其泛黄,俗称"风化纸"、"风化绢"等等。
(四)辨别方法
了解了一些作旧色的方法,我们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别它的真假。
(1)看总的说来,古旧纸,绢的旧色,直观感觉应是自然、平和、"洁净",正反颜色匀透、纹理清晰。新做的旧色看上去火气,颜色不均,纸绢面也欠清洁,纹理不清,而且起毛。真品纸本旧色一般是褐色、黄褐色及淡灰色较多。绢本一般是深棕色、棕黄色较多。新做旧的颜色粗看无别,细看觉其中带有黄绿色。做旧色又分书画芯(书画前书画后)和裱件作旧。
在书画前作旧色的,书写和绘画以后,字迹清晰,墨色、色彩及印油仍保持原色。
在书写和绘画后作旧色的,细心观察可见有淡淡的一层颜色蒙照在字迹或画意上,有时还可见作旧色时留下的刷痕。
是裱件作旧色的,较易辨别,最容易看出的是颜色不均。因为裱件至少有四层纸合成,所以,颜色不容易将四层纸全部渗透,只要将卷杆上的包纸打开,就可发现里面的纸的颜色不均或呈白黄色,卷杆也受污染。笔者曾经接触过一横幅山水画,画技较好,做旧的水平也较高,而且做旧以后,又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画面已出现霉迹和油迹: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单从纸色来看,还真叫误认为是真品。当揭开卷杆之后真相大白,里层的包纸呈梅花鹿皮状的斑点颜色,卷杆也受到污染。很明显是裱件通身做的旧色。真品裱件的纸和卷杆颜色自然、洁净。
(2)闻真品的旧纸绢闻时觉有日灰气、烟气等气味。新做旧色的纸绢闻时觉有刺鼻的颜料气味及胶气。
(3)照真正的古旧优质纸对光照,透光度好,纸帘也清晰可见。即使某些纸的厚薄有差异,透光度虽有所个同,但纸帘的感觉也是自然的。另外总能发现有细小的砂眼。新纸做旧,由于染色不均及揉擦纸因此透光度差,纸帘也模糊不清。
旧绢对光照与纸恰恰相反,由于年久摩擦等原因,绢丝受损散脱导致绢面厚薄不一,对光照时,有的透光度较好,有的透光度则差,但有一点比较好掌握,因绢酥脆失去了机械强度,不能将其随手牵拉,否则就会破裂。新做旧色的绘绢,对光照颜色一股欠均匀,也可随意拉扯,而且经纬线随之歪邪,难以破裂(除极少数将丝绢故意捣制无筋骨状的例外)。
另外,可放在强光处,但不要在太阳光下直照。如靠近窗前,走廊里,是古旧纸绢经数天后,纤维内部结构会受到一定破坏,从而降低机械强度,但对其颜色在短时期内不会明显表现出来,因为光对它们的破坏是潜移默化的。如是新做旧的颜色,几天之后颜色就会由黄变灰至白。笔者曾接触到一副对联,是在书写之后作的旧色,托芯后置于室内窗户处,由于光辐射热的透入对字画的辐射,一个星期后,就由黄变为灰白色了(是自然泛旧与人工做旧色之区别)。
(4)洗旧纸绢经水清洗后,旧色基本上个受影响,只显干净,洗出的水呈棕黄色(茶色),但水质较"纯",放数日后底层仍没有沉淀物。新作旧的颜色,经水清洗后,纸绢颜色明显变浅且不均,洗出的水色新呈黄绿色,纸本因染色时由于揉擦纸面出现的纸疙瘩,在过水时,不免有纸浆带入水中,所以底层就有沉淀物,并且出现水与沉淀物分离现象(上面的水近似于清水)。是绢本,只要用湿毛巾稍用力擦拭,被擦拭的某一块就会泛灰白至白色,又因一般都是用新绢做的旧,所以擦时纤维随之倾斜,也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