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天的话题,小编不得不先卖个关子,不知小伙伴们可还记得周星驰经典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个号称“读过两年书,尘世中一个迷途小书童”的华安。华安虽然只是一个书童,但他却能把“七省文状元兼参谋将军,人称对王之王的对穿肠”给对得吐血三升,算得上大能耐了吧!虽是个电影杜撰的人物,但无疑这个“华安”已成为现代中国人心中书童行业里的名人了。
书童“华安”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物,也是一个书童。他生活正在我国的南北朝时代,身为皇帝书童的他,亲自领兵7000,孤军深入,客场作战,却从现在的南京出发,一路打下长安、洛阳等32座城池,打崩了敌国北魏的40万大军,缔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即便我们的开国领袖*在1000多年后读到他的传记,都忍不住神往,而他,就是陈庆之。
陈庆之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打小就做了萧衍的书童,一个随从般的存在,又因为萧衍酷爱下棋,所以陈庆之这个书童也没干多少伴读的正事,反而陪着萧衍这个棋迷下了几十年棋,可以说是长年不得重用。但人生就如白驹过隙,年华转瞬即逝,很快陈庆之就已经过40岁了。
或许陈庆之也以为他这辈子就要这样陪皇帝下棋下一辈子了,但没想到却峰回路转,他意外地等来了他人生的最大的契机。
陈庆之
那是在公元529年,北魏国政治局势动荡,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魏国军阀纷纷拥兵自重,要挟皇权,加上尔朱荣在河阴之变中还大肆屠*北魏皇室,使得侥幸存活下来的北魏皇族纷纷惶恐度日。为了生存下去也为了攫取本属于自己皇位,这些有政治野心的北魏皇族就只能像春秋时期那样周游他国,并借助他国的力量回国夺权。
另一方面,当时南朝的梁国却是承平日久,实力强大,因此成了北魏某些皇子们极力拉拢求助的对象。可不,马上就一个叫元颢的北魏皇族跑来投靠梁国皇帝萧衍,希望能借助南梁的力量帮助他称帝。
而梁国呢,其实一直以来就没放弃过收复北国的汉土的计划,此时借敌国北魏局势动荡,梁国正好可以趁虚而入,哪怕最终没有扩边的实际好处,但能在北魏扶植起亲南梁的政权,那也是好的。
所以,梁武帝封这个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让他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
同年四月,北魏国已经即位的魏帝元子攸闻知南梁国要助元灏回国夺位的消息,急忙让大将丘大千调兵于两国边境,分兵九部依次下寨,抵御梁军。当时,丘大千陈兵7万之众,足足是陈庆之军队的10倍之多。但陈庆之毫不畏惧,率军强攻,一日之内就攻占了魏军3座军寨,吓得丘大千丢盔弃甲,举手投降。
随后,又有魏国的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援,陈庆之又拔了他的军营,全歼魏军2万,俘获敌将元晖业,以及7800辆军车机械。
于此方时,梁军连战连捷,越战越勇,而魏军却士气低迷,军心涣散,再也无力阻止梁军的兵锋。所以,陈庆之率领梁军又连克数城,直扑洛阳,所过之处,地方上的魏军全部望风而降。
这时候,那个刚刚发动河阴之变、屠戮北魏朝臣和皇室的大将尔朱荣也只能亲自上阵了,他集结了以羯胡为主力的30万魏军,在洛阳城以东的荥阳(今河南荥阳)设下口袋,将孤军深入的陈庆之的几千梁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很明显,陈庆之再厉害,但面对敌我双方兵力的悬殊,很多梁军将士都在心里忍不住慌乱了起来。于是,了解到军心动荡的陈庆之,对麾下数千将士们进行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并且亲自擂鼓,只是一轮击鼓,梁军便以区区7000人将30万敌军打得人仰马翻。随后,再顺手牵羊,把虎牢关也打下了。
史载,陈庆之又以七千之众,从铚县到洛阳,累计作战47次,攻城32座,连战连捷,所向无敌。后攻入魏国首都洛阳,元颢入主洛阳宫,改元大赦。
话说由于陈庆之实在用兵如神,梁军战力也变得史无前例的彪悍,北魏军民可以说是闻梁军色变。且因为陈庆之和他的部下作战时皆着白袍,因此洛阳城中有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虽说在《梁书》等南朝史书中,自夸自擂的浮夸风气十分严重。尤其是前文所说的荥阳城之战,陈庆之以“3千破30几万”的神话战绩就有多个版本,有说3千对20万的,也有《南史》里说3千对40余万的,可以说,南朝的史书在战事报表方面几无可信度可言。所以把南北朝的历史当成演义看就好,别太较真。
当然,小编写了这么多,自不是要让我们去抹*陈庆之的能力,至少我认为,《资治通鉴》采纳《梁书》的说法,说陈庆之在北伐魏国的过程中,“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皆克”,这个战绩是可信的,而在梁国的死敌魏国的国史《魏书》里,也有陈庆之关于护送元颢“以数千之众,转战辄克,据有都邑……”的描述。那么,既有彼此为敌的梁魏二国国史的两相映证,足可证明陈庆之北伐魏国获得大胜的事实。
难怪梁高祖萧衍对他的“书童”作出了如此高的评价:“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而在一千多年后的1969年6月3日,时值76岁高龄的*在湖北武昌读到陈庆之传记时,依旧难掩其澎湃的心情,他提笔在书上留言写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