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写作教学,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怕写作文。一写作文就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有时老师们也会感叹学生写不出好文章。
其实如果我们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点或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感情触动,他们会有感而发,积极思考,愿意表达。下面就我在语文课上的一些做法和大家分享:
1.课堂随笔,有感而发。
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课堂随笔,随时记录下每节课瞬间的心灵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丰富的素材。不经意间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而他们也会惊奇发现自己的文采竟会如此之好。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大幅度提高。这关键在于有情感为基点,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生命力,能打动人的。例如我让学生用“借物寓意”的手法自己创作一句名言,同学们写得非常出色:
粉笔——用生命书万丈豪情。
螺丝——永远在不起眼的地方默默无闻的工作,但从来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
骆驼——永远生活在炎热的沙漠,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
棋——总有特定的步伐,但相同之中却有不同的结局。
时钟——永远指示着时间,却没有办法控制时间。
看着同学们富有哲理表达,觉得一群小哲学家站在自己面前一样。
2.片段写作,由浅入深。
我们讲解朱自清的《春》时讲到虚实结合的写法,就让同学们参考课文的语句,自己也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场景。有同学写得很有意境:
我站在山脚下,仰望着高峻雄奇的山峰,眼前仿佛出现我背对夕阳,面迎山风,张开双臂,俯视群山,感受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便不自觉的加快了步伐。
望着春雨滋润下愈发嫩绿的麦苗,我仿佛闻到了阵阵袭人的麦香,我仿佛看金黄的麦穗在田间偏偏舞动,我仿佛听到农人们高声的谈笑: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老师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练习简单的、片段式的写作。由浅入深,学生会逐渐掌握写作方法。如:用色彩对比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用一连串动词展现一个动态场景。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对待同一情况不同人的态度等等。
3.课文入手,轻松写作。
由课文入手善于抓住学生们在课堂上智慧的闪光,即刻付诸于文字长久的保留,学生会觉得自己很轻松的掌握了很多写作方法,并巧妙的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比如我在上魏巍的《我的老师》后,让同学们也写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有同学写得非常好:
还记得我刚见到张老师的情景。同学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候着新班主任的来临,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个个充满着对新老师的幻想:他会很和蔼吗?会很年轻吗?这时一个苍劲有力如洪钟般的声音似乎将所有幻想都打破了,“吵什么!”张老师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教室。锐利的目光向班里一扫,顿时鸦雀无声。在这样的目光注视下,即使你多长一个胆子,也不敢多言半句,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等待老师的训导。
《我的新班主任》节选
我们学习了《列夫*托尔斯泰》后,学会了用夸张的写法描写人物,有同学运用的很到位:
小润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恐怕就是他的个头和背后背着的那个大书包了。他又矮又瘦,虽然每天他都穿着一双厚底的增高鞋,但是他的个头却依然是那么的矮小,弱不禁风。上次刮大风,有的同学还问他:“小润,你怎么没被这大风给吹走了呢?是不是你的书包压住了你呀?”确实,他的书包非常大,压在他的后背上,这让人总是觉得这书包足以盖住他的整个身体。
《我的同学小润》节选
老师们如果能抓住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加以引导,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何愁学生写不出好作文?何愁我们的语文课堂不精彩呢?
原创文章,欢迎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