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寄宿校园氛围中,寄宿生们处于完全封闭的学习环境中,课业负担沉重,每天会遵守严格的作息,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相比之下,与父母分离时间更长,通过家庭获得的支持更少。
如果教育引导不当,寄宿生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必将遇到诸如安全、学习、营养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作为寄宿生成长成才关键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最难解决的。
寄宿生因为长期住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较少,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尤其对于正处在“心理危机时期”的寄宿初中生,他们的身心发展极具不稳定性,如果外界环境迅速变化,一系列情绪情感问题就会随之产生。
周春兰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在寄宿初中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五类事件极易引发其心理健康问题,分别是学业压力、考试失败、好朋友间的不满、继续求学的压力以及家庭方面的压力。这些事件会使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学习,导致情绪失衡,产生抑郁情绪。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业生涯中极为特殊的阶段,学业任务繁忙,情绪变化激烈,此时学习上、心理上的问题源源不断地出现,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很难塑造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环境可以影响学业情绪,校园氛围越好,学生学习热情越浓厚,校园氛围与初中生学业情绪相关性显著,并且校园氛围能够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
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正常健康的学业情绪十分重要,学业情绪的正向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在处理状况的过程中能够富有创造力,理性分析,合理归因,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特质;反之,消极学业情绪,使他们在学习策略的运用上变得更呆板。
并且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上,在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上,以及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也会体现出消极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会逐步降低,甚至自我放弃,所以对于学业情绪的研究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学业情绪在最开始大多只涉及到有关学业成就方面所体验到的情绪,虽然范围比较狭窄,但是其体验同样具有丰富性,包含的积极情绪有愉快、自豪等;消极情绪有焦虑、厌烦等。
起初,学业情绪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Patrick认为学业情绪只通过积极和消极来判断,没有考虑到情绪的觉醒度,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在各种学业情境下体验到诸如愤怒、恼火、激动等刺激比较强烈的情绪。
Perkun等人不仅考虑了愉悦度还考虑到情绪的唤醒度。唤醒情绪可以调动整个身体激活大脑,并且在遇到特殊紧急状况时及时作出反应。高唤醒和低唤醒情绪都与个体行为有关,高唤醒状态下的个体行动能力更强,处于激发状态,而低唤醒状态下的个体行为受到限制,处于抑制状态。
董妍等人在其有关学业情绪的问卷设计中,引入了四类情绪,详细分为十三类具体情绪,这些情绪的划分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学业情绪丰富这一特点,较为完备的归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感知。
Pekrun对学业情绪的研究中,通过思考其内部机制,建立了两种模型。一种是认知动机模型,该模型指出积极的学业情绪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注意选择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学业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