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近日,有记者在山西多地采访发现,一种打着“全脑开发”旗号的培训班,陆续在暑假来临前后恢复营业。培训方声称,其课程基于量子力学理论,能让孩子“蒙眼识字、过目不忘”。因此,尽管收费动辄上万元,这类培训班仍受到众多家长追捧。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一样的骗局。每次看到有关神童培训的新闻,人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家长的钱总是那么好骗?为何被忽悠报班的家长们能轻易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尚未被开发的神童?
【出题方向】
“全脑开发”卷土重来,你怎么看?
【思路引导】
表态:《娃娃之神通降世》
分析:
一方面这样的高额费用,会占用很大一部分家庭支出;
另一方面这样的培训方式,就是自欺欺人。
第一:家长需求旺盛,家长不会放弃任何提升孩子潜能的机会。
第二:“唯分数是举”的选才机制仍然占据重要位置,综合能力考量道路且长。
第三:提升孩子成绩无门,对有关机构处罚不够。
建议:
一是家长要扭转自身心态。
二是要打破“唯分数是举”的选才机制。
三是学校要给自己“增负”,另外要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解析】
动辄上万元的培训费,家长却趋之若鹜。在我看来,这一系列神操作真可谓称作《娃娃之神通降世》。一方面这样的高额费用,会占用很大一部分家庭支出,但是一切为了孩子,这样的做法会让家庭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这样的培训方式,就是自欺欺人。根本得不到一丝提升学习的效果,最后耽误的还是孩子自己。
第一:家长需求旺盛,家长不会放弃任何提升孩子潜能的机会。一方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培训机构打着能让孩子“蒙眼识字、过目不忘”的旗号,一步一步设置陷阱,引导家长入坑,骗子利用家长想让孩子在学习上走捷径这种急功近利的焦虑心态,让一个个家长陷入拙劣的骗局之中。另一方面家长和机构目标高度一致,都不愿意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学校也在不断的减负,家长担心自己孩子跑不赢,还担心别人孩子跑得快,在现实与心理作用下,家长便让孩子们辗转在各类“全脑开发”培训班之间,企图通过“全脑开发”赋予孩子超人的能力,继而能够在此后的学习中效率加倍,“无往而不胜”。同时缺乏思考的爱,也往往成了骗子收割“智商税”的突破口。
第二:“唯分数是举”的选才机制仍然占据重要位置,综合能力考量道路且长。有时孩子参加培训班的课程甚至比正常上课时还要忙。原本是学生的成绩竞争,演变成了家长的“财力”竞争。压力在孩子和家长之间来回传导,等到高考的那一刻就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但为了升学只能坚持;在我国,目前看孩子是否成龙成凤的标准仍然是有没有考上一所好大学,如此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标准,未免显得太过狭隘。只要升学压力一如既往,那么孩子的快乐成长就如同加上了滤镜美颜,只能看上去很美。
第三:提升孩子成绩无门,对有关机构处罚不够。学生减负,原本应该保证的基本课时被压缩,这样减掉了学生的应试教育的时间,也减掉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时间。多出的时间怎么办?学校不愿交、家长交不了,孩子还不能输,只好由寄希望于“全脑开发”这样的大师傅。另外对于这样的违法机构,被取缔后,狡猾的骗子机构常常换个招牌,换个地方,用同一套人马和教材让不同的家长上着相同的当。较低的违法成本让类似骗局不断“重出江湖”。
任何政策落实都不难发现风里雨里是常态,但是我们得保持风雨无阻的心态,具体来说:
一是家长要扭转自身心态。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殷切希望,可以理解,但家长们还是希望能够明白“揠苗助长”的道理,诚然考上好大学很重要,但好大学不等同于好未来,孩子的成长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一味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有时也会“适得其反”。但宣称能让学生“蒙眼识字、过目不忘”等投机取巧的方式,显然违背了学习规律,灌输的是一种不劳而获的价值观,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对家长而言,不要让自己成为骗子的“韭菜”。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身的人生道路,也远比找到一家进行“潜能开发,神童培养”的无资质培训机构要更重要。
二是要打破“唯分数是举”的选才机制。对于基础教育,有关部门还是要打破固有的教育观念,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不断的推进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代之以全面综合的考量,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以此倒逼学校回到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的健康发展轨道。
三是学校要给自己“增负”,另外要加大处罚力度。课业负担可以削减,但是课时学业不能压缩,学校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更多的回归学校。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各学校城建学业外免费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以及能够吸引学生参加的趣味科普活动。这样不仅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可避免由家长过多支配时间而导致的焦虑。另外还要设立举报热线和投诉平台,鼓励市民及时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