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节的内容:生机勃勃的学前儿童。我将会讲述学前儿童5个不同方面的特点。
生机勃勃的学前儿童1、身体矫健、发展迅速的学前儿童
“身体娇嫩,发展迅速”是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即学前儿童在用“非常柔弱稚嫩的肌肤担负着异常艰巨的生长发育任务”。
例如,新出生婴儿的平均身高为50cm,第一年增加24cm,此后,一直到6岁左右,平均每年以10-12cm的速度快速增长。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这种高速度不会无限期的保持下去,身体的发展在一定阶段达到最高峰后开始进入发展衰减期。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帮助,其在发展上所遭受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又如,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前儿童的心脏容积相对较小,心肌的力量较弱,但学前儿童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却比成人要快许多。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学前儿童身体大众的高速度上。
学前儿童其身体发展所需要的养料要远远超过成人。因此,学前儿童的新陈代谢速度比成人要快,而心脏正是通过血液的循环把身体各器官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但学前儿童每次跳动所搏出的血液量相对较少,为了使供需之间达到平衡,心脏只要加速搏动以解决这一矛盾,因此学前儿童心脏的负荷是很大的。
因此,作为一名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员,要充分认识到保护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与促进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在加强营养、保障健康的同时加强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使学前儿童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2、活泼好动、热爱游戏的学前儿童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学前儿童大脑皮层抑制性反射产生的时间比兴奋性反射迟(一般认为3-4个月开始产生,但形成困难,有的孩子在5-6岁的年龄建立延缓抑制都很困难)。学前儿童大脑皮层的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也特别容易扩散。
因此,学前儿童都比较好动,让他们活动比较容易,让他们安静比较困难。另学前儿童主要是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和实践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年龄越小,这种特点就越明显。
学前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学前儿童要求探索、发现、参与活动的愿望与其身心发展的水平之间不一致。孩子的水平不能满足他们所有的愿望。于是,游戏诞生了。孩子们通过游戏,在假想的世界里满足自己的愿望,探索自己喜欢的世界。这就是学前儿童最喜欢游戏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保育员应该成为儿童满足需要和达成愿望的支持者和鼓励者,而不是儿童活动的限制者。
3、喜欢模仿、勇于实践的学前儿童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模仿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他们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但受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影响,他们对成人的模仿主要停留在表面的、具体的、外部的行为与动作上,有时还不能准确地理解成人行为背后的含义。
因此,保育员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谈举止都能成为学前儿童的榜样,为学前儿童的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