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惯常的生活节奏。对于广大大中小学学生来说,“延期开学”变成了“云开学”,“停课不停学”开启了别样“校园生活”,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到家长、学生,都在迎接同一场“大考”。全国同步开启“云课”线上教学模式,辽宁也不例外。2月27日,辽宁中小学家长陆续收到通知:3月2日开始,通过“云课”进行线上学习。截至今日,“云课”学习已进行了一周时间,效果如何?在线教育,如何才能“不掉线”?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小学
学生爱看爱学坐得住
3月2日开始,全省中小学开始了“云课”线上学习课程。以沈阳市为例,小学1-2年级每天3课时,3-6年级每天4课时,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天4课时,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每天5课时。
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街头接受记者采访
沈阳一年级学生家长文露告诉记者,孩子之前很少接触线上学习,“云课”对孩子来说感觉挺新鲜的,拿着IPad能一直坐着看下去。“‘云课’里的课程安排还是很丰富的,一天只有一节主科,其他课程有美术、科学、音乐、体育、健康等,内容多元、有动有静,孩子还挺爱学的。”文露说,“在这样的安排下,孩子的个人时间还是挺充裕的,虽然课本上知识学得不多,但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看一些课外书,拓展一下知识面,也挺好的。”
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停课不停学”不等同于网上上课,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家长来说还是有所顾虑。孩子正在上五年级的学生家长李楠表示,“云课”课程设置很丰富,内容、形式很新颖,20分钟的时间也刚刚好,但“云课”涉及新学期的教学内容有限,家长还是担心正式开学后孩子的学习成绩,“毕竟孩子的学习时间都很宝贵,我们还是希望孩子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成绩。”
初中低年级
家长“喜忧参半”
同小学高年级家长一样,初中学生家长表现更多的也是担心。
初二学生家长金女士在街头接受记者采访
孩子正在念初一的家长吴天奇对记者说,虽然不同年级的课程有所不同,但针对初中生的“云课”总归来说还是“面面俱到”,像数学、语文、英语这样的主科安排得有点少,课程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相比有点浅,学习进度、强度相比在学校里也要差一些,这样下去怕影响到孩子正式开学后的学习成绩。不过,刚刚陪孩子上的一堂美术课给吴天奇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云课’更加注重孩子素质的提升,比如这节美术课,‘云课’老师讲的内容从横向、纵向,再到最后的现场演示都打破常规,互动性、实操性很强,孩子很感兴趣。”除了担心孩子开学后的学习成绩,不少家长还担心孩子会“懒散下去”。营口大石桥市初二学生张建宁的父母都是双职工,父母工作单位相继复工后,她也成了“留守儿童”。“孩子虽然上了初中,但是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强,还是需要家长的督促。特别是现在双职工父母都陆续复工了,之前还能每天陪伴孩子学习,现在只能远程‘监控’,孩子的学习效果就没办法实时掌握了。”家长刘影有点犯愁。
毕业年级
“吃不饱”老师线上补位
疫情之下,初三、高三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不见面”的居家在线学习挑战更大。连静的儿子正在读初三,在她看来,学校安排的“云课”有点“吃不饱”。“‘云课’每天都会督促孩子看,但线上课程对于毕业生来说还是不够的。好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进行在线辅导,通过线上办公软件与孩子进行‘不见面’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连静说,“老师还会重点关注有懈怠和情绪焦虑的学生,并根据个人情况与家长沟通更新学习计划,这对孩子很有帮助。”
采访中,毕业年级学生家长普遍表示,在线学习对于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影响有限,但对于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的学生来说正式开学后成绩可能会下滑。高三学生家长王丽对记者表示,因为面临高考,早在2月份学校就已经开始线上教学了。“相比于在学校上课,在线学习互动性、约束性还是要差一些。但整个地区所面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孩子的备考时间、学习时间也都相似,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成果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孩子的自制力和主动性。”
大学
宅家学习修“内功”
关上房间门,打开电脑,冯芷怡开始了一天的线上课程学习时光。
这次“被迫”延长的假期,让大一学生冯芷怡有了不同以往的人生体验。“宅在家里,掌握了不少‘云学习’新姿势。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上课程外,学校还鼓励我们下载学习强国进行网上学习,既提升了人文素养,也了解了国内、国际形势。学习强国里的学习内容很丰富,特别是一些慕课资源选择性很广,很对我们‘胃口’。”冯芷怡说,“这段时间的云上学习,其实也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在线学习需要根据各自情况安排学习计划,这对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很大。”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三学生靳玉吉则表示,学校安排的“云课”都是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当前疫情形势“订制”的课程,而且很多都是直播课程,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在学校里上课主要还是以本校老师授课为主,但这段时间很多慕课平台都开放了,我们可以同时收看到北大、清华等高校老师的公开课,这也许也是将来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益尝试。”靳玉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