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神兽归笼,各位家长心情如何?
鱼sir教研团队的妈妈们反正都喜气洋洋。
最近,我们在团队里发现了一个“宝藏家属”,她是福建省南平市某重点小学老师,从教30余年,不仅教数学也当班主任。目前已退休。
我们称呼她为黄老师。由于教过数量众多的学生,黄老师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习规划颇有心得,总结了很多朴实且有用的学科规划经验。
于是,我们请她聊了聊小学阶段的“三年级分化”现象以及建议。
老师说
以下文字来源于黄老师的分享:
在从教的30多年中,我们老师之间一直有一个共识:三年级是孩子小学阶段的一个分水岭。
在一、二年级,孩子们好像能力、成绩都差别不大,大家都能考九十几分,没有什么差生、优生之分。
但到了三年级,差距一下子就突然出现了。
成绩好的孩子,继续九十多分,成绩差的孩子,七八十分成了常事。如果试卷难一点,成绩优秀的孩子甚至不足班级的一半。
学习态度上,有的三年级孩子继续对学习充满热情,课堂参与度很高;有的则兴趣缺缺,一上课就无精打采,甚至开始厌学,这部分孩子的成绩也是下滑最厉害的。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三年级的学科、作业量变化都较大。
从学科上来说,首先语文方面,三年级出现了作文,且阅读理解题目难度提升了。
先说作文,一、二年级我们只是要求孩子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三年级的时候要求是一篇作文了。
如果孩子平时没有积累,那么在考场上真是抓耳挠腮都写不出来。
而作文的分值又那么大,一般都是卷面分的25%起,这块没有优势,成绩一下子就被拉下来了。
再说阅读理解,一、二年级,阅读理解的题目都很简单,甚至文中都能找到答案,但是到了三年级,很多阅读理解题目开始考察孩子对文章和词句的理解。
那些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孩子,自然也就更加占优势了。
其次,三年级,数学的难度也提升了。
一、二年级,我们还都是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但三年级以后,数学对于孩子的思维要求变高了。
计算难度增加了,小数、分数、复杂四则运算都出现了。
而且,很多应用题文字多、条件多、还有陷阱,孩子要在规定时间内辨析、理解、提取和运用知识。
这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但是这阶段的孩子其实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可能发展比较慢,学起来就吃力,成绩自然也就掉下去了。
哦对了,英语也出现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三年级作业量变多了。
一、二年级孩子作业量少,有些学校甚至只有口头作业。就算有笔头作业,一般在学校都能完成。
但三年级不一样了,学科一多,笔头作业量也上去了。如果说很多学校一、二年级才20分钟作业,那么三年级可能会达到50分钟作业。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 有些孩子只要求写完,字写得龙飞凤舞,答案也错误百出;
- 有些孩子出现拖延症端倪,明明七点就能写完的作业,非拖到8点才肯去做;
- 有些孩子陷入了“作业拉锯战”,做做玩玩,吃吃零食,50分钟能完成的事情,最后弄了2个小时。
我们都说“学练”都很重要,作业其实就是“练”。一般来讲,作业完成度不好的孩子,学习会更加吃力。
教师群体还有一个共识是:四年级的孩子教起来最轻松,因为四年级孩子的成绩最稳定。
也就是说,在三年级这个分水岭,孩子被分流到了什么区间,四年级也就稳定在这个区间了,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怎样让孩子三年级可以有个平稳的过渡呢?
我的个人观点是,在更早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布局,培养孩子一些关键能力。
1.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家长们一定一定要多关注学习习惯,这是为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打地基。
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不仅在三年级阶段更容易成绩下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吃力。
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检查作业的习惯。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作业数量和难度,评估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开辟一个专门的“做作业时间”,比如每天的16:00-17:00是作业时间。
这个时间是固定、安静和专注的(如果作业多可以在时长上灵活操作)。孩子可以在这个时间内,不受任何人和任何事情打扰,专心致志地做作业。
这样我们既培养了孩子的秩序感,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作业,也锻炼了他的专注力,防止“作业拖沓”的出现。
每次孩子完成作业,我们也要督促他进行检查。“检查”这个习惯,也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减少“粗心大意失分”的情况。
学习习惯的另一点是课前预习,尽量不要空着脑袋走进教室。
在上课前,孩子可以先简单看一遍课文,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初步了解。第二天老师讲到哪里,他就能快速在课本上找到对应内容和知识点,记笔记等。
这也有助于孩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参考下面这个高效计划表,跟着老师的节奏打卡。
2.大量阅读,锻炼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其实也是一种理解、解码的能力。
所有学科都离不开阅读。比如说,孩子做应用题时,如果读不懂题意,抓不住关键信息,那么他就怎么也不会做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明明是一个数学老师,却如此重视阅读的原因。因为这实在太重要了。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一般来讲,最迟到了一年级,孩子们都已经学了自主阅读。
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年龄、认知特点,给他引入一些课外书籍,让孩子大量阅读。
通过这种大量阅读,一方面,孩子可以拓宽知识面,获得一些间接知识经验,中途他也可以加强理解、解码的能力。
另一方面,阅读对写作也大有好处。孩子可以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未来用在作文里。
我常常听我们的语文老师说,刚开始写作文,很多孩子都爱写大白话,甚至还有人爱写方言,这是因为他们的书面语言积累太少了。
所以,我也常常说,碰到好词好句,你们要摘抄下来,时常温故知新。
这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脑海中的优秀素材多了,孩子的写作就不成问题了。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多带孩子出去玩,玩完回来让孩子写感想。
一开始,可以写简短的一句话,比如,“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了,我真高兴。”
渐渐地,可以让他多写几句。
这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写作能力,让孩子觉得“我也可以写作”“写作没有那么难嘛”,从而对写作这件事更有热情。
3.练字
孩子们的升学竞争,差2分可能就差一个档。
除了答题的准确度,其实书写也会对成绩有一定影响。
但是三年级以后,学科学习加重,作业量上升,孩子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可以好好去学习怎么写字了。
而且我们有时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一、二年级其实写字还算标准,三年级反而潦草起来了,一问,才知道孩子写得慢,所以来不及写。为了追求完成度,只好放弃美观了。
所以,一般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也会建议下家长,训练下孩子的握笔。
一方面,孩子这时候的手部精细动作已经发育得很好了,有了握笔的基础。另一方面,三年级下孩子会接触到水笔字,不能再用橡皮涂改,孩子对于写字没有自信的话,字很容易变得小气。
训练握笔,主要是避免几个错误姿势。因为错误的姿势会让孩子写字容易累,从而影响美观和速度。
正确的握笔姿势,大家可以参考这张图: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个阶段学会了正确的握笔姿势,然后适当加以练习,是很容易形成肌肉记忆的。大家想想我们十岁前学会了自行车,是不是一辈子都会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