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入第2颈神经后支阻滞声像图(数字“1”为头下斜肌,白色箭头显示药液弥散)
注射后约30分钟,林先生感觉疼痛缓解,医生叮嘱他这段时间需要注意休息,格外留意工作的姿势,每使用电脑约1小时就适当地做颈部后伸活动,每天坚持2节颈部活动度和肌群抗阻练习等。
回家休息了大半天后,林先生晚上安稳地睡了一觉,第二天便精神抖擞地上班了,一周后,林先生在复诊时表示头痛没有再发作,坚持自我练习后,颈部不适明显改善。
医生介绍,随着智能手机及电脑的普及,像林先生这样的“低头族”很常见,颈源性头痛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由于颈部长时间不良姿势,及日常活动频繁,容易出现颈部肌肉痉挛和/或韧带筋膜慢性劳损伴炎性刺激、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间盘退变或突出等刺激或机械性卡压 C1-C3神经根分支从而出现颈源性头痛。
导致林先生头痛的第2颈神经后支是颈神经后支中最大的一支。由于长时间低头/头部前倾工作,头下斜肌等枕下肌群容易劳损,局部肌肉和筋膜紧张、肿胀,发生无菌性炎症,使第2颈神经后支受压,产生枕部向颅顶部的放射性胀痛。
头下斜肌与第2颈神经后支的毗邻解剖(绿色标识为头下斜肌,第2颈神经后支在头下斜肌表面)
超声介入第2颈神经后支阻滞是在超声介入下在头下斜肌浅层注入镇痛液,可快速、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减轻对神经卡压,从而缓解疼痛。
急性疼痛缓解后,加强颈部、特别是颈后肌群的抗阻自我练习,可增强颈肌肌力,保持颈椎稳定性,预防颈椎病,减少颈源性头痛发生或复发。
医生指出,保守治疗是颈源性头痛的首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肌松药)、物理因子治疗(低频电刺激、磁疗等)和手法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明确诊断后,可在超声介入下行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与口服药物相比,超声介入神经阻滞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精确地阻断与疼痛相关神经,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