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中的景物描写语段,社戏中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0-28 04:57:42

社戏中的景物描写语段,社戏中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1)

1.主旨归纳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社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2.艺术特色

《社戏》

(1)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他们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双喜。他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我”之所以能看上社戏,主要是因为有双喜出主意、写包票。对成年人里的六一公公,着墨很少,但仅有的几笔勾勒极其准确,写出了他的宽厚、淳朴、好客、热情。“我”之所以认为这一夜的戏好、豆好,原因就在于这片“乐土”上的人好。

(2)描写景物极具特色。

景物描写是这篇文章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作者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等几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情景交融,充满了水乡特色,衬托了“我”去看社戏时兴奋、愉快的心情和对江南农村美景的热爱。还运用了比喻等手法,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3)语言平实而有情味。

“平实”是表层信息,“情味”是深层信息。例如描述小伙伴们之间的关系:“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这是非常平实的语言,告诉读者:小伙伴们生活在偏僻小村,平时交往时礼教让位于亲情、友情,大家生活得和睦、快乐。又如描述小伙伴们撑船前往赵庄的水上途中的情景:“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些看似是客观描述,其实是主观看景,即通过“我”的视角观察途中景象,加点词语表示不确定,表达出“我”既感到新鲜、陌生,又急于辨认社戏所在地的内心体验。

3.内容探究

《社戏》

1. 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体贴照顾的无微不至,在“看社戏”一节中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

(2)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

(3)更加重要的是,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因此,“我”对这样的“乐土”、这样的童年往事,“一直到现在”,也念念不忘。

2.找出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举例说明。

(1)景美: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

此外,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情美:

如“伴我来游戏”,“虾照例是归我吃”,“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起‘犯上’两个字来”;当“我”为没看成戏而不乐时,“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并想出了好办法,陪“我”去看戏;“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还有偷豆一节,写出了双喜的精明能干,阿发的无私,大伙的团结协作。另外,还有六一公公送豆的淳朴好客。

(3)故事美:

如看戏前的风波,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孩子们的能干,又写出了大家快乐舒展的心情,归航一节既写出了孩子们的欢乐又表现了他们高潮的驾船本领,最有趣的是偷豆一节,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3.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的原因是——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

4.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样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美、故事情节美。另一方面,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五、典例精析

【例题】结合《社戏》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我”非常想去看社戏,但又不能去,于是想象社戏表演的情景,以及看戏人喝豆浆的情景,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悲伤、失落的情绪。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我”既然可以出门看社戏了,心情变好了。“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于突变,“轻松”“舒展”与前面看戏不成而沮丧的心情完全不同。“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是夸张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了“我”的心情无限之好。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这是一个儿童眼中的景物描写,非常有诗意。“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是儿童特有的想象;“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明“我”急于到赵庄看社戏,这也是儿童心理的表现。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也没有什么高低。

儿童对看社戏很有兴趣,但在夜间容易犯困,所以台上戏子的形象变得模糊,这里真切地描写出儿童看戏的精神状态,富有奇趣。

(5)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这是半想象、半纪实的描写,反映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孩子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考点聚焦】揣摩语句含义,分析人物心理

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塑造会用到很多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不仅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更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所以,阅读时我们要学会结合具体语句准确分析把握人物的心理。

常见考查方式: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方法指导】

1. 注意人物的行为动作。即用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鲁迅《社戏》里“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一句中的“回望”一词,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留恋看社戏的心理。作者往往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2. 以环境描写来映衬。如课文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我”急于到赵庄看社戏的心理。在小说、散文和戏剧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而以环境衬托人物心理的这种方法,既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还能增添文章的美感,衬托出人物的内心。

3. 抓住文中具体的人物描写,揣摩情感。外貌描写呈现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刻画的是人物的内在性格和思想。只要牢牢抓住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深入分析,就能揣摩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联系上下文,全面把握情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因此,阅读时联系上下文,关注作者对作品及人物的整体构思和表现手法,就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心路历程。

4. 调动生活积累,体悟情感。阅读时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才能真正走进如无的内心世界。

五、课后拓展

对点细练

1. 结合《社戏》的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去看社戏前的波折。

首先,这本身就属于看社戏全过程的内容;同时,波折中反映了“我”对看戏的渴望,反映了亲人、朋友对“我”的关心、帮助,表现出平桥村于“我”确实是一片“乐土”;再者,写波折也是为写看戏做铺垫,使文章内容曲折而充满生活情趣。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社戏》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分析一下表达方式的作用。

(示例)作者在叙述看社戏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在写月夜行船前去赵庄的途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比如视觉上所见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嗅觉上所闻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听觉上所听到的“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灵秀。同时,在景物描写中又配合抒情的句子“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情景交融,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增添了文章的迷人色彩,抒发了作者对农村的热爱。

3.《社戏》第11-13段(“月夜行船”)写景富有特色,具有诗情画意,试分析其作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示例)①从情节设置看,这样的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令、环境,并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②从人物塑造看,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烘托了“我”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③从表现主题看,这样美好的水乡风光、自由的空气也是“我”特别留恋儿时看戏经历的一个原因所在,突出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主题。

4.作者设置“偷豆”这一情节的用意何在?

①丰富小说情节,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②“偷豆”这一情节反映了小伙伴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和纯洁无私的心灵,表现了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六、达标检测《社戏》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⑺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1.探究小说有关看社戏的景物描写的匠心所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②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③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④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①这些景物描写,从视觉、嗅觉等角度入手,写得有味有色更有情,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夜景,也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文字渲染了清新愉悦的气氛,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水村的热爱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②采用写意笔法,简洁干净,戏台、月夜、横笛、渔火,这些本来农村中很普通的景色,经过作者的一番艺术加工,看上去简直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神仙美景了。“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表达作者对看戏的怀恋之情。

③清丽优美的环境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面,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写出了船行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对看戏的留恋,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2.从人物表现的角度就选文所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赏析。

①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②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写心情:孩子们偷豆时的天真烂漫的内心世界,纯真可爱,阿发的朴实、厚道、纯洁、无私,很可爱。最叫人喜欢的是双喜:聪明、活泼;勤劳、慷慨;淳朴厚道,勇于正担责任,他很会办事,不要偷太多同一家田里的豆,考虑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如何交代、回来时船还未进平桥,他就先大声喊着:“都回来了!”安慰桥上的人们,办事考虑周到、稳妥可靠。这些小朋友在“我”眼里,实在是一群少年英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