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词:
“十年饮冰,难凉内热”,梁先生忧国忧民忧文化,故其忧心如焚,内热难凉,他是名副其实的“热心”人,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从鼓吹立宪到反袁倒袁;从政治舞台到醉心学术,无不体现其“热心”为国为民的特点。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被公认为是清末民初优秀的学者。
人物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895年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梁也是一位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很深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学术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4.历史名人•胡适——白话运动做先锋,学术自由重考据人物评词:
胡适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毕生着力提倡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人物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学。在提倡白话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对中国的文史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学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5.历史名人•钱锺书——博览群书傲清大,学贯中西称昆仑钱钟书人如其名,一生致力学术,淡泊名利。他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被誉为一座学贯中西、记忆超群的活体图书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理论家,一个功能强劲的搜索数据库。他不矜声名,他婉拒法国记者的采访、受邀访美的演讲,他谢绝央视的拍摄请求,学界名流的为其庆生……中国古代读书人的超尘与狷狂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人物简介: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围城》、《宋诗选注》、《管锥篇》等。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大学期间,钱钟书就创下读书第一、发表文章第一、“横扫清华图书馆”等多项纪录。同学回忆, “他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钱钟书曾放言“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能当我导师”。
6.历史名人•孔子——上下求索传正道,文明火种播四方春秋末期的齐鲁大地,诞生了一个“生而圩顶”(头顶中间低四周高)、身长“九尺有六寸”的齐鲁大汉。这个齐鲁大汉被人们称作“长人”。诚然,他的身影确实够长——长到遮蔽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2000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都一直顺着他的倒影前行……
人物简介: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宣扬“以礼治国”、“为政以德”,传播仁爱理想。“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历尽艰辛依然不改初心、不易其志,磊落坦荡。“知其不可而为之”,其殉道精神与责任担当令后人崇仰;“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万世木铎”孔子永远如射出的箭一样,正道直行,永不回头。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集上古文化之大成的孔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耗尽心力熔铸经典,于是便有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三百篇,中国最早的史料汇编——“上古之书”《尚书》,贯通天地人、探究天道人道的哲学之书《易》,“微言大义”“使乱臣贼子俱”的《春秋》……使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
7.历史名人•墨子——侠义精神传千古,兼爱非攻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