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作者大大长期更新文章,愿阅读可以点亮每个人的生活。
★点击阅读全文,获取作者更多文章。
今天分享《鼹鼠的月亮河》,是中国儿童作家王一梅的代表作。
1994年起,王一梅开始发表童话作品,出版图书200多册,至今已经出版了《恐龙的宝藏》、《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等多部长篇童话和数百篇短篇童话,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还入选了人教版、冀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
评论家称,王一梅的作品可以用以标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所达到的一定的艺术高度。王一梅是当前抒情派的一个探索者,一个认真,勤奋执着的,有理想、有才华、有个性、有追求的探索者。
《鼹鼠的月亮河》是一本讨论爱与成长的童话,文字干净简洁,是一本非常纯粹的儿童之书。这部童话并不倚靠复杂的情节,强烈的冲突,矛盾去构建世界观。作家用一种温柔、温暖的语气轻声细语,一步一步地引导着读书的孩子陷入情节。
《鼹鼠的月亮河》毫无疑问鼹鼠是绝对的主角。月亮河周围就生活着两个鼹鼠家庭。鼹鼠米先生是一位挖掘专家,他和米太太生下了九个鼹鼠儿子。鼹鼠尼先生是后搬过来的,他和尼太太生下了13个鼹鼠女儿。月亮河是他们交汇的地点,这条大河干净清澈,宁静又梦幻,似乎可以包容所有。
工作了一天的米先生会到月亮河中洗个澡,洗去一身的疲惫。小主角米加经常在月亮河边发呆,用河里捡来的卵石搭建那个没有屋顶的“城堡”,静静地看星星。米加又在这儿,遇见了尼先生的女儿尼里,他们每晚都在月亮河见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月亮河贯彻了一种宁静的美,不管读到哪里,脑海当中都不会忘记那样一幅充满温馨的画卷。夜深了,热爱工作的鼹鼠爸爸依然忙碌,勤劳善良的鼹鼠妈妈正在给孩子们准备晚餐。
小房子的门口有一条安逸宁静的大河。清澈的河水里都是光滑的鹅卵石,抬起头就会看到浩瀚璀璨的满天星斗,皎洁的月亮格外明亮。月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大河中,被河流切成了细碎的剪影,哗哗的流水声就是这里最美妙的伴奏。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创造了很多既遵循儿童逻辑又充满美妙幻想的微小情节,让故事不断迸发出神奇的惊喜感,升华为互相关爱的真实温情。
书中有一个女巫,叫喷嚏女巫,她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角色。起初她对人特别凶,而且还一直打喷嚏,根本就没有人敢靠近她。可是偏偏作家加了这样一个设定。当喷嚏女巫停止打喷嚏的时候,她施的魔法才会奏效。于是,麻雀们给喷嚏女巫送去了一条围巾,围上围巾的喷嚏女巫,果然就不再打喷嚏了,脾气也变好了她施的魔法也跟着奏效了。
作家没有解释为什么女巫打喷嚏时候,这个魔法会失灵。但是按照孩子们的逻辑,带上围巾的女巫会自然地感觉到温暖,也就不会再打喷嚏,那么这一切似乎是合情合理。作家也在传递一种为他人围上围巾,关心身边的人,照顾身边的人的美好情感。
再比如,贯穿故事始终的那颗月亮石,本来是鼹鼠尼里,从月亮河里捡出来的一块非常普通的卵石,尼里就把这颗卵石送给了米加,这卵石就拥有了特殊能力,仿佛就是一种友情的见证。
当米加思念尼里时,就能够从月亮石上看到尼里的脸。当米加想念从前的乌鸦伙伴时,就从月亮石上看到了乌鸦伙伴的婚礼。
作家还是没有费笔墨去解释,为什么月亮石会拥有这样的特殊能力。但在潜移默化当中,她满足了孩子们纯洁的愿望。当你真正关心你的伙伴时,任何一样普通的东西都拥有重要的意义,都能成为彼此心灵相通的桥梁。
因此,当米加冒险归来,回到月亮河时,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尼里,两人之间却没有说什么特别感人的话。米加只是静静地掏出了那颗月亮石,展示给尼里看,两人相视一笑,就都懂了。无论距离多远,只要心灵相通,美好的友谊就会一直陪伴彼此身边。
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包含了太多的意义,伟大的感情永远不在于语言,而是行动。其实故事的篇幅很短,只有四个章节,当故事慢慢展开的时候,每一个情节的开始,作者又会精心地设置一个好像能看见答案,又带着些许疑惑的朦朦胧胧的问题。
比如故事的开篇,我们的小主角鼹鼠米加出生了,与鼹鼠米先生先前八个棕色毛发,健康漂亮的儿子不同。米加是一只黑毛鼹鼠,长得又瘦又小。米加的出生并没有让米先生十分开心,反而充满了担心和焦虑。这是不是有点像安徒生童话里丑小鸭的故事呢。
这时作者就悄悄设置了一个问题,特别的米加还能获得父母的关爱吗?米加的八个哥哥会不会也像《丑小鸭》中的其他动物,对待丑小鸭一样嫌弃欺负弟弟呢?
再往后看,小朋友又会发现米加这只与众不同的黑色鼹鼠,特别喜欢睡懒觉。即使全家人都醒了,米加也在呼呼大睡。那么米加为什么天天睡觉呢?
这就是米加的又一个特别之处。孤独的米家没有什么朋友,每天颠倒黑白,等到家人们都睡下之后,米加才悄悄起来活动。静静地在月亮河周围散步玩耍,思考着心事。那么米加会不会改变自己的习惯,交到朋友。就是作者设计的第二个疑问了。
等到米加又长大了一点点,要被爸爸米先生安排去学习挖洞的技巧。这是每只鼹鼠必须掌握的生存技巧,可是米加似乎没有这样的天分,他不喜欢挖洞,却想当个发明家。第三个疑问就随之而来咯。当自己的梦想与父母的期望产生冲突后,究竟要如何选择呢?
我们现在回看这些问题,其实每一个都不简单。即使是成年人也没办法给出完全正确的答案。作者却用儿童的语言与并不复杂的故事,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对于成长,对于如何认识自我去产生思考。当你作为一个不被父母看好的孩子,当你在成长中孤立无援,无人理解。当你的梦想被父母视作无用的幻想。你该怎么做呢?
这和安徒生在《丑小鸭》中,传达的主题精神有些相似之处,都在讲述迷茫之中,寻找真正自我,认可自我的过程。作家首先用主角米加作为不断探索的视角,尝试着解决问题。毛色特殊,行为特异的米加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巨大怀疑。他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不是一只好鼹鼠吗”?
但是和一般童话角色不同的是,米加没有急于否定自己,也没有立刻改变自己。刺猬先生对于米加来说,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存在。米加喜欢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所以米加的父母总是误解米加,认为米加是一个懒惰古怪的孩子,刺猬先生却拿自己当成例子,给米加带来一种辩证的思考。
他作为一个勤劳的搬运工人,会睡上一整个冬天,也没有人说他是懒惰的。其实这传达了两个信息。第一,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刺猬先生努力工作的样子,所以自然地忽略了他长时间的冬眠休息,这就是所谓的“群众眼光”。往往会根据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来给这个人定性。而米加之所以被误会,不被理解,就是因为他颠倒黑白,不会挖洞。没有取得所谓的“大众眼光”下应该取得的成绩。
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是刺猬会冬眠,鼹鼠爱睡觉。这都不是错的。做自己就好。别人的眼光永远与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存在误差。你比别人更了解你自己。
有了这么一番开导,米加才打开了心结。原文描述说,“他不再觉得寂寞,也不怎么在意自己是一只黑色的鼹鼠了”。这说明米加学会了接受自己,这是他重新定义自己的第一步。然后我们看到米加为刺猬先生制造了便利的滑轮机械,让刺猬先生的工作更加轻松便利了。
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得到米先生的称赞,但是却让米加意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他渐渐懂得了自己那不被父母认可的理想,其实是有意义的。米加因此获得了独立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再盲目地服从于父母的想法。不再顾及所谓的“群众的眼光”。
于是才有了米加离开月亮河寻找梦想的旅程。这次离开,是米加对于世俗眼光的一种抛弃,是他坚持自我的重要体现。大朋友当然就可以从这里告诉孩子,米加这只小鼹鼠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究竟克服了多大的阻力,又包含了多少积极的力量。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过类似的想法,会问自己说“我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换一个方向,你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呢?或许你的特立独行,你的“不合群”就是你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呢。或许未来的某天,这些特别的地方会让你变得无与伦比,闪闪发光呢。
除此之外,作家还涉及另一个特别的情节,转换了米加审视自我的视角。米加被魔法师咕哩咕,不小心便成为一只乌鸦。尽管外形发生了变化,生存环境也从地底来到了树上天上,米加也没有忘记自己是谁,他和同伴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反复的强调,我是一只鼹鼠。而等到老鹰准备袭击乌鸦种群的时候,是米加使用鼹鼠挖洞的技巧,和其他的乌鸦颠覆常规地一起挖好了地洞,躲过了老鹰的攻击。
当乌鸦们询问为什么米加明明是一种乌鸦,却可以挖洞的时候,米加只是坚定地说,“因为我是鼹鼠米先生的儿子”。米加的这句话充满了自信,代表了他和父母,与过去,与自己内心的一种和解。这时的米加已经完全抛弃了从前的认同危机。他肯定了自己是谁,抛弃了心底的自卑。
作家很中性的地处理了父母的梦想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关系。当面临绝境时,父母强迫孩子学习的那些技能是完全配派得上用场的。这可能就是作家要对孩子们说的话了。当父母在严格要求我们时,其实也包含着一种浓浓的爱。真正的爱,需要互相理解。
我们自然能看到,作者更深层次的立意在于,她设计的每一个有关于成长的问题,都不是孩子一个人可以独立解决的。因为这些都与父母息息相关。父母的看法,父母的期望,父母的关注,父母的认同。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是双向的,想要获得最优解,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
关于孩子的问题,全部与爱有关。必须用爱解决,这种爱就包含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有父母对于孩子不应吝啬的鼓励与包容。
阅读推广人胡志远说,月亮河的美,不止在于那蜿蜒的河流、清清的河水、朦胧的月色、光滑的卵石,更在于这里人们心灵的美;纯朴、真诚、宽容、进取等等美好的品质。所以米加的故事让人难忘,月亮河更让人难忘。
- En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赵梓君,每天一篇文章,记录工作生活、读书学习的点滴。做一颗传播爱的种子。
公众号:赵君。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