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没请假旷课怎么解释,上网课忘记签到算不算旷课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0-30 06:40:29

孩子经常无故请假甚至旷课,在家不愿学习,紧锁房门、拒绝与他人(包括父母)沟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孩子的内心受伤了,他心里有情绪、他很烦躁,一个人是无法在有焦躁情绪的情况下开展学习活动的。

上网课没请假旷课怎么解释,上网课忘记签到算不算旷课(1)

很多父母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无病无痛,外表看起来没有任何的毛病,但是,孩子却不去上学,不愿写作业,这是很多父母心里无法接受的。所以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这一行为也表达自己的不满:“你干嘛不去学校?怎么总是找借口?别人都能去上学,你为什么就要跟别人不一样?你在家准备坐吃等死吗?等等”。

其实我们父母误解孩子了!孩子的外表就像是一个平静的湖面,表面风平浪静,但在湖底却已经暗流涌动,甚至火山爆发了,只是这种激烈还没有传达到湖面上来。就像地球中心,岩浆四溅,但地球表面看起来还是完好的。

同理,尽管孩子外表并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出现,但是孩子的内心却早已伤痕累累,以至于他无法再进行理性的思考,做出理性的行为,无法再进行一些正常的活动,如学习。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父母站在孩子的内心角度去感受,这一切就会变得合情合理。

上网课没请假旷课怎么解释,上网课忘记签到算不算旷课(2)

孩子脆弱敏感的内心再也承受不了同学间的竞争,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期待,亲戚朋友的非议。他已经没有办法自我解绑、自我解脱。他总能看到事物的消极面,总能够在消极、悲观的视角中找到自我伤害的合理性。

于是,他便开始逃课,甚至休学,拒绝与外界沟通,紧锁房门,自我保护,避免自己再次受到消极情绪和负面情绪的伤害。

一、父母错误的做法

很多父母没有同理孩子的感受,只是一股脑地想把孩子赶到学校去,以为孩子去了学校,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说:“你要是不去上学,你就给我滚出这个家,自己去工作养活自己。”

上网课没请假旷课怎么解释,上网课忘记签到算不算旷课(3)

其实孩子是很可怜的,因为他就是没办法自己去面对外面的狂风暴雨,所以他才在无奈之下躲在家里,希望得到家的庇护。但是父母却拼命想把自己推到门外,这就难怪孩子放弃与父母沟通了。

孩子会认为,自己无论和父母怎么说,都是白费力气,不管说什么,父母都无法理解自己的痛苦,反而自己的坦诚会招来父母的批评和责备。倒不如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破罐破摔。

孩子并非是智商出了问题,不是他没法胜任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且他的情绪受阻了,他无法平衡自己的内在环境:他内心压抑、苦闷、痛苦、绝望、沮丧、自我否定,并且产生了大量的消极观念,使得他止步不前。

而父母批评、责备、训斥、打骂等不当行为只会导致孩子更加失去信心,情绪负债增多,并且使得他开始远离父母,封闭自我。

上网课没请假旷课怎么解释,上网课忘记签到算不算旷课(4)

因此,父母以为孩子愿意回到学校,问题就解决了,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学习只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极小的参考坐标之一。哪怕孩子愿意回到学校,他内心的问题就真的解决了吗?

如果真的那么容易解决,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身处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但是却选择从楼顶纵身一跃、自我了断。这足以说明学习成绩好或愿意去学校上课,其实并不等同于孩子的内心问题解决了,并不等于他心理健康。

二、父母应该怎么办?

1. 父母应该放下狭隘片面的参考坐标。

学习固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在该阶段,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不是孩子的学习方面,不是他有没有按时起床上课,按时下课,按时写作业,按时睡觉等等。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矫正孩子的消极思维,及时引导孩子回归正常轨道。

上网课没请假旷课怎么解释,上网课忘记签到算不算旷课(5)

2. 换个角度看待孩子不上学的问题。

并不是孩子不愿意上学,而是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他需要这个家庭重新帮他修复错误的思维漏洞;他需要父母重新帮他建立面对学习、面对外界困难的信心和积极的观念。

与其说是孩子不愿上学,不如说是孩子重新给了父母机会,去弥补过去没有被得到重视的问题的失误。

3. 不要总是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

我们退一万步讲,孩子厌学辍学,甚至休学在家,闭门不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孩子的思维出了问题、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既然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那么他最应该待的地方那就是家里,而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

上网课没请假旷课怎么解释,上网课忘记签到算不算旷课(6)

学校的老师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帮助你的孩子一对一重塑积极思维呢?即使老师有这个心,恐怕也没有这份精力。何况,孩子的问题,更多是家庭的问题,又怎么能寄希望于学校老师解决自己的家庭问题呢?

结论:这个时候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思维,重新接纳孩子,真正地和孩子并肩作战,重新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并且把握住每一次改变孩子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当中,重新修复孩子的内心,重新向他的示范情绪排解的正确方法,重新向孩子传递积极正向的思维观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