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语音对语法的影响,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0-30 06:38:05

本书原是赵元任先生写给外国人研究中国话用的,名为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后经吕叔湘先生翻译编修。全书细致而繁缛,在体系内部还有不统一的地方,有些概念与现在的概念不同。我阅读得较潦草,尤其到了后面的结构与词类部分,概因本书成书较早,其后各著作中有更易接受的阐述。

关于本书体系的评价,个人观点如下:

一,赵元任先生经常用北京话和方言以及印欧语现象做对比,有时并不讳直接套用英语翻译对照,比如在介词那里,可能还有点认知的意思;

二,采用典型的分布理念以及IA分析;

三,短语这种语法单位在本书里的地位是不像朱德熙那样视为本位的。在句子层面上,赵采用的是整句和零句的划分,在词和短语层面上,赵试图通过词的类型来控制住复合词和结构,倾向于词本位;

四,赵非常注重语音层面对语法的限制和影响,比如音节数,停顿,重音等,这可能缘于考察的是口语,这些东西似乎是自然而然地。有些观点不仅在语义、语用层面,甚至在语法层面也有所渗透,这在现在愈发得到重视;

五,赵对词采用了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和提取条件,比如通过结构的单一性来认识词的单一性,通过重音,字调与可能的停顿来判别词等,从某个角度讲,这种方法论和萨丕尔有一点相似;

六,赵认为短语与复合词构词在结构上是有共性的,采用了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离心的观点做了一定区分,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现象中,用向心-离心可能还没办法完全控制住结构;

七,赵的一些条目,例子和解释有时涉及到语义和语用的层面,在某些例子中不经意间就出现闪光点或者预示性。

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此书作为参照可以,但不值得把其体系作为现在的研究体系来硬套;其中有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可以尝试挖掘,但前提是要看清楚现在的研究内容是不是已经讲清楚了这个问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