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问题和对策》[2]
《要重视中学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3]
《加强体育理论教学 提高体育意识》[4]
如今,在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中,尤其是在注重全人教育、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学校,部分学校已经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方式做出了探索。
一方面,国际学校注重学生的身心成长,期望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充足的专业知识是实现科学、高效运动的基础和前提,自然需要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体育体验与感受也是充实个人申请简历的最佳素材,参加体育运动的经验有利于展现学生的发展状况,具备良好体育素养的学生更能因其专业、深度的参与而显示出自身的探索能力、坚韧品格,从而获得招生官的青睐。
在天津美达菲学校,学校构建了“体育基础课 实操课 课外体育俱乐部”的三位一体的体育课程安排”[5],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则和安全准则,实现“运动更健康、成长更科学”。
来源:天津美达菲学校官微
本文将结合学校实例,深入解读体育理论教育更受重视的原因、探讨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育教育并总结体育理论教育落实的问题,期待引起广大教育者与家庭、社会的进一步思考。
一
为什么体育理论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在体育教育中,体育理论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知体育价值、获得体育健康知识、深化运动技能、熟悉体育竞赛规则、习得锻炼方法、提升体质水平,它与体育实践分别是体育教育的两个方面。
进行体育理论教学要求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等。
对于学生而言,在体育理论课上,他们能够习得运动项目、体育运动保健、科学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学会正确规避体育运动伤害。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跨学科学习明确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甚至探讨体育运动的未来发展趋势等。
1
新世纪体育发展趋势:
“科学健身”“全民健身”“终身运动”
步入21世纪后,体育运动逐渐朝着科学化、全民化、终身化方向发展。
在《体育强则中国强 2022中国体育产业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中国体育产业产出值在2017年-2020年由21,998万亿增长至27,372万亿元,预计至2025年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6]相继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等进一步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全民化。
在运动热潮中,体育运动的专业性、科学性趋向越发明显。
在《2022中国年轻人群运动发展白皮书》中,报告表明年轻人会主动学习和掌握运动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购买专业的训练课程或聘请专门的教练进行动作指导。[7]
来源:《2022中国年轻人群运动发展白皮书》[7]
作为运动的基础,体育运动专业知识的习得与掌握对于运动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动“科学化”也是国家目前在体育、教育领域方面大力推动的重点之一。
在2022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工作的通知》,旨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和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提升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
2
增强体育理论教育
应“从娃娃抓起”
虽然近年来中国保持运动习惯的人群在增加,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儿童与青少年群体中,身体素质日益下降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
2020 年,我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十分严峻,并且肥胖率与日俱增。[8]2021年,“青少年运动健康状况”研究发现:三成多青少年对日常运动重视不够,超过一成不在意健康状况。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显然也有待丰富,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青少年不了解体脂率、BMI(体质指数)等数值。并且,超过六成青少年有运动指导教师或教练、运动器材或设施的需求,近六成认为缺乏运动费用。[9]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
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在于在于学校、家庭、社会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也在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对于运动、健康知识的掌握不足。
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全球各国推出多项措施试图缓解健康问题,这些举措均是从儿童阶段扩展至青少年群体,旨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正确运动意识。
以美国为例,针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美国学校将知识层面教学作为重点解决方式之一,积极推进学生学习了解饮食营养知识,做到健康饮食。[8]在“我的盘子里有什么?”活动中,学校向学生教授饮食营养知识,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从而形成健康饮食行为。
在澳大利亚,体育课程不仅仅包括“运动和身体活动”内容,还有一个与之并列的“个人、社会与社区健康”领域,如食品营养、合理用药、团队建设和伙伴关系等教学内容都被加入体育课程标准之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