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画最好用什么笔,网上学画画用什么笔好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1-05 07:45:25

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毛笔(战国)

王羲之用“无心毫”?张朋川先生认为“书写条件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发生在东晋时期”,是很精辟的见解

上书房:您对东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和制笔技术有特殊兴趣,这是为什么?

王学雷:东汉到魏晋是中华民族的文艺觉醒时期,在书法方面,这一时期的书体已渐趋齐备,人们开始在书法中寄寓自己的性情,形成了努力创造美丽文字的时代风气,这一阶段作为书写材料的笔、砚、纸、墨等的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因而使书法的条件得到满足。而东晋时期的书法艺术被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书写材料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张朋川先生认为“书写条件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发生在东晋时期”,是很精辟的见解。

上书房:“二王”用的究竟是什么笔?

王学雷:古代就有人悬测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所用的毛笔了。唐代有记载说,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劲劲健,绝代更无”。宋朝人苏易简也引用世间流传的说法:“王羲之得用笔法于白云先生,先生遗之鼠须笔。”后来我加以深究,其实他非但没有用过鼠须笔,还对鼠须笔大加诋毁。

王羲之写下的《笔经》,完整文字收录在《文房四谱》卷一《笔谱上·二之造》,400多字涉及了毛笔制作的方方面面。可以归纳为:毛笔制作首重在毫,毫以兔毫为贵,故先言其产地;兔毫的优劣不仅有地域之异,季节的因素及部位上也有差异,故次论兔毫的选择;有了优等的材料,必须要恰当的制作,故最后论兔毫的制作。

王羲之提到“鼠须笔”,他说:“世传钟繇、张芝皆用鼠须笔,锋端劲强有锋铓,余未之信。夫秋兔为用,从心任手,鼠须难得,且为用未必能佳,盖好事者之说耳。”直接否定了后世附会他用鼠须笔的悬测。

《笔经》最后透露,王羲之亲自参与过毛笔的制作。这其实并不奇怪,世家大族中擅长制作文房用具的人并不罕见,从三国名臣韦诞,到东晋的韦昶,乃至东晋的望族郗氏,都有所从事。直至南朝时期,宋齐的吴郡望族张永、王羲之同族后人王僧虔,都能找到他们制作文房用具的记载。

学画画最好用什么笔,网上学画画用什么笔好(5)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 冯承素摹本)

上书房:考证王羲之所用之笔,如同破案一般抽丝剥茧啊。

王学雷:别着急。比唐代人更热衷于探究王羲之所用的笔的是北宋人。因为从晋代以来传承有绪的制笔世家,在宋代依然有名,他们的制作依旧沿袭、保存着晋代的特色。比如当时宣州的陈氏是制笔世家,家族中还保存着王羲之向他们的祖先求笔的书信。

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推测王羲之所用的笔是一种没有笔柱的“无心毫”,毛长在2寸左右,是由宣州诸葛高善制的名笔“散卓笔”。恰好黄庭坚的一则描述无意间成为“散卓笔”的注脚:“宣城诸葛高系散卓笔,大概(笔)头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这应该就是东晋时期毛笔制作技术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王”父子对笔的重视见于言表。王羲之在写给谢安的一封信中说:“复与君,斯真草所得,极为不少,而笔至恶,殊不称意。”唐代岭南风土录《北户录》也记载了王羲之“叹江东下湿,兔毫不及中山”的意见,可见他对毛笔制作的优劣十分重视。

现在要说到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王献之性格兀傲,有时竟也不把父亲的书法放在眼里。然而当时有个叫韦昶的人,不光是擅长写古文、大篆的书法家,还曾经臧否过“二王”的书法,但他又是一位制作毛笔的高手,王献之就曾经得到过他制作的笔,不得不叹其“绝世”。

韦昶所做的笔自然是没有留存下来,但他是三国魏大书法家韦诞的五世玄侄孙,韦诞的著作《笔方》是中国最早记录毛笔制作技术的文献,韦昶自然也是继承发扬了《笔方》中记录的制笔方法。韦诞的笔有两个特点:一是笔柱(笔毛的中心部位)制作精良;二是特别强调深纳笔头,将笔头深深地插入杆腔内。总之,依照这几个原则制成的笔,是王献之辈所认可的。

学画画最好用什么笔,网上学画画用什么笔好(6)

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上书房:您还专门根据出土古笔绘制东晋的“束帛笔头”复原图,这种深纳笔头的制法,于书写有何益处?

王学雷:古笔笔头的制作中有一道关键工序,叫作“捆扎”,此法自战国晚期开始逐渐趋于成熟完善。就是在笔头插入杆之前,先用丝或麻线将笔毛根部扎紧,以防毛料脱落,考究一些的还要加以髹漆或用火将根部烫平。而出土的东晋束帛笔头用帛块卷束,作用在于吸附过多的水分,防止笔头膨胀而影响书写。

唐代以前的毛笔有许多是笔头可以拆卸更换的,因为文吏每天要抄写起草大量公文,还有一些书家勤于习书乃至“池水尽墨”“十日一笔,月数丸墨”,深纳笔头是为了便于以后更换,可以不用黏固剂(一般采用松香)与笔杆粘连。可以想见,东晋时期制笔者的高妙技艺和独到才思与当时书法繁荣、书家辈出的盛况是相辅相成的。

学画画最好用什么笔,网上学画画用什么笔好(7)

唐代缠纸笔,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品。右图为放大12.8倍的显微照片

奢丽古笔引遐思“择笔”和“不择笔”,虽然各有充分的理由,但后者往往被认为是可贵的行为

上书房:历来书写者在判断毛笔的好坏时,首先关注的是笔头,但您也对笔管做过深入研究,笔管对书写是否重要?

王学雷:其实,笔管的恰当与否同样也会影响书写者的感受及书写风格的表现。王羲之在《笔经》中说:“管修二握,须圆正方可。”这个“握”是计量单位名词,“二握”为如今的19.6厘米,王羲之认为笔管长约20厘米最利于书写,这与今天大多数毛笔笔管的长度较为一致。除了要有恰当的长度,笔管在形制上还要求“圆正”,圆得均匀才能把握舒适。

古人对笔管的重量也同样在意,主张“笔须轻便”。我想,古今凡是重功用的书写者对这个意见都会有所响和,因为笔管太重就“踬”,“踬”与“逸”互为反义词,是指书写者总是希望书写顺畅,笔管太重自然就变得不顺。

另外,笔管的粗细(管径)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唐代柳公权在其《谢惠笔帖》中就谈到了这一点。他的意见是“管不在大”,因为“管小则运动省力”,因此他在信中还特地嘱托友人“后有管小锋长者,望惠一二管,即为妙矣”。柳公权之后,似乎很少有人特别议论过笔管的粗细这一话题,直到近年,书法家孙晓云老师才“旧话重提”,她通过大量考古实物资料进行统计再结合实践,得出“笔杆在0.6至0.7厘米时,笔在手里最稳当妥帖”的结论。

上书房:原来如此,笔管本身是一个实用构件,但人们的审美天性往往又为其平添了各种审美意味,这也是您研究汉唐时代的奢丽笔管的原因吧?

王学雷:确实。明人曾列举过古代各种质料的笔管,有金管、银管、斑管、象管、玳瑁管、玻瓈管、镂金管、绿沉漆管、棕竹管、紫檀管、花梨管等。东晋的文献《西京杂记》中还有一则对西汉帝王所用笔管的记述:“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直(值)百金。”“跗”即是笔管栽毛的部分,“以错宝为跗”是指在跗上镶嵌珍宝,虽没有说明笔管的具体材质,但足见其华丽而贵重。

历代都有用犀象角牙制作的笔管,也有选材奇僻、形制奇特的笔管,而古笔笔管上那些雕镂、髹漆、刻字等技艺,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传说,晋代学者张华因完成了名著《博物志》,晋武帝赏赐他辽西国进贡的麟角笔,麒麟这种传说中的瑞兽实乃世间所无,如果此事属实,那也应该是用其他动物的角来替代的吧;另一个传说是,晚唐诗人司空图隐于山中,芟松枝为笔管。有人问他为何要用此制笔,他回答:“幽人笔正当如是。”

学画画最好用什么笔,网上学画画用什么笔好(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