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作手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手法和主题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1-09 22:26:0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作手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手法和主题(1)

1中考作文快速构思之抑扬对比

抑扬之法分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这种手法能够满足读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如莫怀戚《散步》中的抑扬对比:抑——家人走路分歧扬——完美解决分歧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抑扬对比:抑——黄胖而矮(丑陋) 喜欢切切察察(饶舌) 不许我走动(多事) 睡相不好(粗俗) 谋害我的隐鼠(恶人)扬——元旦祝福(善良)、教我道理(真诚)、送我《山海经》(关心孩子)

杨绛《老王》抑扬对比:抑——老王的职业苦、生理苦、居住环境苦扬——为人善良(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拿车钱心不安,去世前一天还拿礼物上门感谢)

总结:抑扬对比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和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中考作文快速构思之虚实结合

写作中,同学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写着写着,总感到自己的作文还是那么单薄,总是没有高年级同学写的那么丰满,总感到欠缺些什么。因此,也就会产生作文的困惑。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文章不单薄?换言之让我们的笔下丰满起来?这里送给同学们四个字:虚实结合。具体意思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同时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正在发生的事件相关的内容。 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等。 虚实结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写作手法。就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文中既有对如“雪中捕鸟”等真实活动的叙写,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又有对自己将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原因的猜测。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后者加重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这种虚实结合的行文方法,同学们可以仔细咂摸一下,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方面的新体会。 讲究作文的虚实结合,其实是一种充满辩证意识的写作方法。大家想想,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在注重虚实结合的问题,如画画中的明暗结合,唱歌中的轻重缓急,还有讲话时声调的抑扬顿挫等,而目的也都是共同的,就是通过这种结合,来寻找一种变化、一种起伏,从而赋予被表现事物多层次感、丰富感,而对于作文而言,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丰满的表达效果。

【实战演练】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家乡的味道

公安锅盔令人叫绝的是师傅们烤锅盔时的专注和对火候的控制,火太大则会让锅盔失去其面香,火太小则会让锅盔半生不熟。另外公安锅盔分为多种口味,还有加馅儿的,有牛肉、五香、葱油和白糖等多种品种。公安的锅盔外酥里嫩,而且那芝麻的喷香与面饼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家乡的味道,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思念,一种情怀,值得我一生回味。

点评:先写实——描摹味道再化虚——淬炼情愫虚实结合,主题深刻

家乡的味道

味道可能不仅仅是来自味蕾的感受,还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记忆、感动、渴望、思考……

我不知道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但知道山间生气的那一缕缕炊烟的气息便是;我不知道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但知道老屋里沉淀的泥土香味便是;我不知道家乡的味道是什么,但知道竹筒里不散的竹叶味便是。重庆很大,家乡的味道,太多太多,可惟有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才能勾起我对家乡的回忆。

家乡的味道,是竹林里淡淡的竹叶味儿。重庆多山,漫山遍野的竹林终年翠绿,那清凉的晚风拂过竹叶捎来的淡淡竹香,令人心情格外舒畅。不是江南那种秀气的竹,不是,这里山上的竹直入云霄,总有一种健美的身姿;不是放在玻璃柜里精致的竹雕,不是,这里的竹只是用来做背篓的,总有一种朴实的气息。还记得,奶奶一刀一刀为我削的竹笔筒,终年散发这难忘的竹香。

家乡的味道,是每年清明时节冒出的柑子的清香。这时,我和表哥就会拿了竹竿来,比赛打柑子,常常为了消灭“战利品”而撑得肚儿圆。

家乡的味道,更是老屋里沉淀的泥土气息,炊烟里飘来的饭香。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笑着和每个人打招呼,馋嘴的看家狗“胖胖”摇着毛绒绒的尾巴跑过来,这就开饭了。奶奶端来热气腾腾的“汤圆”,安详的笑容刻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桌子那边,爸爸在大声招呼着大家夹菜,爽朗的笑声洒满小屋。我和表哥无心吃饭,夹起一块肉来逗“胖胖”。胖胖先是拼命摇着尾巴,等了好一会儿,终于不耐烦了,“汪”地一声大叫,吓得我和表哥手一松,肉掉在地上。我夹起一块煎得金黄的不知名的糕点,差点把牙粘掉。爸爸哈哈大笑,幸福的味道正在阳光里弥漫,想起我的窘态,我也不禁笑了。

家乡的味道也是有些神秘的。家乡的味道是菜畦间的“苦草”,总是有着类似艾叶的浓烈的药草味儿。我认识它,叶子像宝塔一样排列,爸爸告诉我,它是可以止鼻血的。我总想试一试。

家乡的味道也是有些离奇的。家乡的味道是奶奶夜色中背篓里胖乎乎的大白薯。爸爸说,晚上山间是有一种叫做“魑魅”的怪物,瞪着绿莹莹的眼睛。我问晚上去背白薯的奶奶,它真的存在吗?奶奶点了点头,嘴角抿得很紧。从此,白薯在五岁的我眼中,变得很神秘。现在想来,这又何尝不是爸爸和奶奶对我的一种呵护?背篓里,爱的味道正在升起。

家乡的味道,是“雾锁山头山锁雾”的雾气,是不见边际的大山的神秘,是水潭边横行的大河蟹,是与表哥分享的一半儿柑子,是“水煮鱼”,是辣豆花,是奶奶过年时亲手寄来的干辣椒和腊肠,是手捧竹筒时一幕又一幕的回忆??

我爱你,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

离开家乡久了,许多东西都淡忘了,也模糊了,但是家乡的味道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我站在家乡的麦田间,四周散布着农家小院。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麦香,淡淡的,随着风的方向向四周传递。麦田里,盛开着几朵淡黄、或淡紫色的小野花,一只采蜜蜂在花间飞过,我好似闻到了它身上那蜜和花粉的甜香味道。这味道一闪而过,却让我难以忘记。我伸出手,摘下一株三叶草,放到我的鼻翼前,它酸酸的,但这酸味不会让鼻子难受。我又走到树荫下,树边靠着一束束未剥的芝麻,一阵阵柔和的芝麻香味便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走到家门口,木门有着茶一样的檀香。门上挂着艾草,艾草干*,看起来毫无生气,却有着温馨而淡雅的香味。我走进厨房,那儿的空气还余着一些中午烧菜后油沫味儿。我来到后院,竹子搭成的架子上趴着葡萄藤,上面结着紫晶晶的葡萄,我摘下一颗来尝尝,不甜,但也不怎么酸。从后院门外,我看到干活归来的农民,他们身上有汗水混合着青草的味道,而更多的却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朴实的味道。家乡的味道,还有贫穷的苦涩。那样愁雨涟涟的日子,爸妈在谋划着要卖掉家里的什么来替我交学费。爸妈为着如何生计而愤怒的争吵。家乡的味道呵,让善良勤劳的背后也沾满烦恼。记得,我读大学的那一年,母亲送我上车,她从口袋里掏出的是一毛一毛的角票。那些皱皱巴巴的角票,诱着我眼角的泪水。我那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一抺想宽慰母亲的微笑,却在母亲内疚的眼神里,忍不住,扑扑簌簌的滑落。窗外的母亲和车内的我。在挥手告别的瞬间,都已模糊了视线。家乡的味道,还有那老屋,那厚厚的土墙壁,黑色的小木门,沾满灰尘的小纱窗;还有,还有院子里那棵大大的浓荫遮蔽的老槐树;开满南瓜花的蓠芭墙;还有粗声粗气说话的父亲,来来往往窜门的邻居乡亲;还有院子后面那一丛小树林里捉蝉的乐趣,有捉了虫子喂小鸡的童真……家乡呵!深呼吸,嗅嗅家乡的味道。不管是酸甜苦辣,都一样样的铭刻于心,久久萦绕。这就是我爱的,家乡的味道。

尹老师总结:虚实结合,让你的文章更丰满,主题更深刻

01【概念详解】

“虚”与“实”是一对相反相对的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远处的,“实”是眼前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露的、明朗的。所谓虚实结合,就是虚题实写,实题虚写,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

“虚题”要“实”写。对于“虚题”,写作时要首先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这些思想、感情、理念入手,发掘或选择具体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对话题或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如“追求”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总之,这类虚题要写得很实在。掌握了虚实错位的方法,碰到这类题目就能立即做出决断,明确立意,而不会再冥思苦想,耽误时间,影响写作速度。

“实题”要“虚”写。有时提供的话题或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情理,但我们在写作时,要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善于捕捉形象。实题虚写的关键在于形象与思想天衣无缝的融合。好文章应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文章内容会失之浮泛浅露,章法零乱;形象思维能力不强,文章会失之呆板,缺乏鲜活的灵性和感染力。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文章才能既有形式、内容之美感、美质,又有思想的穿透力。

②大胆展开联想。捕捉形象需要丰富的联想与想像力,它往往与对全文内容的构思同步进行进行。如以“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物象“井”为载体,附情于物,渲染“井”与某种人的相似点,让“井”的“物性”与某种人的“人性”相融合,虽然使表达的意旨“超然物外”,却又使笔下的“人性”切合“物性”特征。

总之,运用此法要注意对实题(物)只能作必要的描绘,而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绘具有可比喻、象征的那个部分,虚作与实题(物)之间应有相似或相关之处,不能生搬硬套;由“实”到“虚”,过渡要自然、贴切。 虚写与实写,相反相成、相辅相生。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像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02【例文解剖】

镜子人生

屋漏偏逢连阴雨。有一个年轻人生活的天空大雨滂沱,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地借了一笔钱做生意,又赔得血本无归;相爱多年的女朋友跟他四处躲藏债主,最后连他也被躲避了。他失恋了,一点爱情的慰藉都消逝了。朔风凛冽,天可能不冷,他却直打颤。万念俱灰的他不时有轻生的念头。他找到了他的中学老师,一位普通的老人。老师看了看他灰白的脸色,立即明白他的处境。静静地听学生说完,仍旧一言不发,只从屋内拿出一面镜子,默默地递给他。他莫名其妙,这是一面普通的镜子呀,转过来一照,镜子里出现他枯槁的形容。在他的惊讶中,老师拿过镜子,“哐啷”一声,镜子掉在地上,碎了。他慌忙蹲下身,帮忙收拾。“等等,”老师开口说话了,“你认真看看镜子。”地上,每一块镜子的碎片都映现出他的一个脸庞。镜子虽然破碎了,但地上有了无数面的镜子。他呆住了,恍然若有所悟,匆匆告别老师回家了。以后经过努力和拼搏,他东山再起,还清了债务,还办了一个小公司。他结婚的时候,老师没有来,只托人给他带了一件礼物——那面已经粘贴好的镜子。他把自己的故事说给参加婚礼的嘉宾,大家十分感慨。“挫折就如这面摔碎的镜子,你以为自己破碎,但镜子里的你还是完整的,而且增加了许多个你的形象。挫折只能丰富你的人生,不会使你遭到损失。”他摇晃着那面仿佛皱纹满面的镜子,激动地说。这面破碎而又粘贴好的镜子后来就放在他的桌子上,他把它当作了座右铭。他每天都要拿起镜子照一照,然后满面春风上班去。再后来,失败的时候他揽镜自照,成功时他要对镜子沉思。镜子不再是简单的反射。解剖:本文构思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故事。说其简单,因为它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说其深刻,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正是这样一个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构思,才表现出作者的高明之处,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刻画深刻,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他的老师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他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

  公开的场合,它们讥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是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朵地盛开着,它花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千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有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洁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们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赏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作者把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浓缩在百合谷这个虚拟的世界,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我要开花”。

请让我,走下去蔡伊菁  

走入植物园,一片细细碎碎的绿迎面而来,溪水流着,把阳光都流乱了,紧接着,一片深深浅浅的紫色,是连绵不断的熏衣草。天空如同被擦得透亮的蓝玻璃,阳光柔和地洒下来,园内十分安静,并不如国庆期间其他景区一般熙熙攘攘。  

我们来到一处树丛构成的迷宫,从枝叶盘绕而成的一道拱门走了进去,一进去就分成了三条路,我们都选择了中间的一条。走了一会儿后,就都在各个分岔口走散了,只剩自己一个人。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片淡绿的叶上,微风一拂袖就都响起来。那么,究竟是哪一条路呢?啊,一定是这条吧,我心想。只走了一会儿,就无路可走了。厚而浓密的绿色挡在面前。无奈之下,只好原路归返。我们又在这错落纷繁的茂盛树叶中行走了许久,几乎每一条路都走遍了,可都不是出路。  此时,大概只剩下一条路了。我们都向着那条路走去,才不过走了几步,就碰到一对正向我们走来的情侣,“这条路走不通的呀!”他们这样告诉我们。于是我也跟着他们往回走,但爸爸妈妈仍坚持着原路继续走。兜兜转转,我一直都找不到出路。这时,隐约听见父亲的欢呼声,我跑向那条别人说走不通的路,终于到达出口。  

到了出口,我暗想,那是自己的路呀,是要自己来走的,而不是靠别人告诉我的。  

红心杜鹃不会等别人告诉她春天将近,才筹备绽放,她自己开了花,映得红遍满山,告诉别人春天来了。唐三藏取经,“向万里无寸草处行脚”。盘古开天辟地之际,混沌一片。然而他们都走下来了,即便有人告诉他们那样是行不通的,是不可能的,但他们心中那莽撞前去的勇气却是绝不会消逝的。  

那么,请让我明白,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请让我相信,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都需要我自己选择方向。  

请让我,坚定从容地走下去。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学生)

  【老师点评】  

这篇习作的灵感来源于小作者一家游览一处树丛迷宫时,寻找出口的事。寻找迷宫出路,要靠自己的脚去探索。在叙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小作者却又宕开一笔,联想到盘古开天、玄奘西游等传说,作为佐证,并展开想象的翅膀,赋予红心杜鹃以人的精神,十分自然地引出“探索人生之路,也要用自己的心去选择”的道理,避免了事例后直接议论的突兀感,不刻意,不干瘪,不匠气,雕琢得不着痕迹,可谓水到渠成,构思精巧。  

在叙述过程中,小作者将溪水与阳光,天空与蓝玻璃,阳光与美酒进行类比联想,描绘了一片葱郁而清透的天地,为只道平常的叙述斟上了一缕明媚,使文章富于色彩和流动的质感。作文的素材本是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一个片段,也许算不得精彩的经历。但择路的过程,因被小作者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而显出极具启发性的人生哲理。正是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使本来平凡的一篇游记,成为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写作训练】  

以《目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思路点拨】  

《目光》这个题目可虚可实,目光可以是叙述中的一个细节,也可以是浓缩情感的一个聚焦点,也可作为表现主旨的窗口。因此,不宜就事论事,拘泥于写作材料本身。作文时,对已有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多向思考,化抽象为具体,化概念为形象,突破材料局限,挖掘目光中寄寓的深刻含义或复杂的情感。在保证“艺术真实”的前提下,大胆运用联想,甚至虚设,使文章血肉丰满,富有情味。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指出材料中虚实表现在哪里。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驾车缓缓前进,在等红灯时,一个衣服褴褛的小男孩,敲着车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拿出十元钱买花。这时绿灯已经亮了,而后面的人正猛按喇叭催着,因此他粗暴地对正问他要什么花的男孩说:“什么颜色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就好。”那个男孩十分礼貌地说:“谢谢你,先生。”在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为自己刚才的粗暴无礼。他把车停在路边,回头走向那个男孩表示歉意,并且又给了男孩十元钱,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男孩笑了笑并道谢接受。当他回去发动车子时,发现车子出现了故障,怎样也发动不了,在一阵忙乱后,他决定步行找拖吊车帮忙。这时,一辆拖吊车已经迎面驶来,他大为惊讶,司机笑着对他说:“有一个小孩给了我二十元,要我开过来帮你,并且还写了一张纸条。”他接过纸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答案】实:男孩手里的花 虚:男孩的善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