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变法主要成就,李悝变法的结局

首页 > 科技 > 作者:YD1662023-02-09 12:59:10

李悝是战国初年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他深信法治的威力,并力图构建完整的法治体系来巩固他的改革成果和维持社会稳定。

他所编制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共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每篇各包含不同的内容,尽可能涉及社会相关的各个方面。

如《盗》法对于国家公有财产和百姓私有财产受侵犯的情况做出规定,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囚》法制定了相应的审判、断狱等的标准;

《杂》法对欺诈、翻越城墙、聚众赌博、贪污受贿等行为都做出了惩治规定。《法经》今已不存,对其的了解只能从后世的史籍中窥得一二。

李悝变法主要成就,李悝变法的结局(5)

最后,改革注重取信于民,体现了新的社会制度下的社会需要,同时注意礼、令等方面的建制,构建了顺应发展潮流的政治体制,为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此外,改变了以前贵族与平民犯同法而不同罪的惯法,打破了司法上不平等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了改革的成果。

李悝变法的内容----经济篇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作爰田”,即废除自西周以来土地定期重新分配,三年一轮换的旧制,将土地一次性分给农民,令其长期耕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逐渐形成了土地私有的意识,李悝在经济方面推行的变法,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

李悝变法主要成就,李悝变法的结局(6)

首先,推行“尽地力之教”,这是出于魏国地狭民稠的特点而制定的应对之策。李悝要求农民“治田勤谨”,根据时令及时翻土、播种、除草、施肥等等,统治者要注重引导,不违农时,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粮食产量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保证了赋税收入的稳定,使国家经济富足,更好地支撑对外扩张,是实现富国强兵的关键一着。

除此之外,还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可耕之地。如为了防止病虫害等对所有作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李悝提出在地里混合种植多种作物,有的耐旱性强,有的耐涝等,以此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又如在民间推广种植桑麻、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可种于房屋前后等地,有效利用土地,同时亦可增加农民的收入。

李悝变法主要成就,李悝变法的结局(7)

其次,推行“平籴法”,这是借用国家强制力对经济社会进行宏观调控的策略。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农业是农民生存和国家机器平稳运行的基础,而农业产出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收成好时,粮价就会下跌,收成不好时,粮价反而会飙升,更有富商趁机投机取巧,谋取暴利,使农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为了改变“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的情况,国家出面调控,根据收成的多少分为丰、歉两类,其下又各分上、中、下三等。

年成好时,政府以高于市价的标准购入,待歉收粮价上涨时再以平价将储存的粮食卖出,“取有余以补不足。”此法较好地调控了粮价,有利于农民收入和国家税收的稳定。

李悝变法的影响

李悝变法对当时的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魏国而言,政治上的改革招揽了大批魏国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他们同时为魏国出谋划策,增强魏国实力;

经济上的改革为各个方面提供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富国的目标,使魏国有足够的力量对外扩张,改变处于四战之地的局面;军事上使魏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对外作战中屡胜,魏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李悝变法主要成就,李悝变法的结局(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