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这些定义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不用他人解释我们也能知道是什么。(所以前面说那么多是为了凑字数吗???)好了,我们来联动一下之前文章的内容:熵,我当时说信息也是负熵。(有兴趣的可以翻看本人之前的文章)我们通过汲取负熵来保持我们的低熵状态。
信息熵的出现其实是为了解决信息量化度量的问题,为了描述信息源的不确定度。这里的不确定度就对应了熵的混乱度。信息源所发出的内容是不确定的,不确定度越低,信息越有序且有用,所需要的整体信息量就小。
而不确定度越高,信息越杂乱且无用,所需要的整体信息量就大。信息熵还可以表示信息的价值,一个信息出现的概率更高,说明传播得更广泛,从而我们就可以推论更多的信息流通问题。
跳开这些概念或定义的内容,让我们聊一聊生活中的信息对我们的影响。信息可以说是塑造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收大量的信息,甚至在母胎中,胎教就已经在起作用。可以说,我们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婴儿时期的我们虽然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但是我们受到父母和身边人的言传身教,自然而然会给出各种各样的反应。
而在儿童时期,我们对于身边的一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就已经开始形成了“自我”。当我们开始上学,遇到更多的人,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多信息开始涌入我们的脑中。直到我们开始走上社会,那么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基本就开始稳定在某个量了。
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是非善恶观,并且已经对信息有了一定的选择。我们虽然基本定性,但还是有可能在接收某些信息后被完全改变。
这里我想问问你们,你们觉得自己的是非善恶观真的正确吗?你们对于信息的筛选真的是对的吗?我再问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真的有真相吗?
我觉得真相就是自身对于信息和知识内存所整理出最接近现实的内容而已。多一点信息和少一点信息都会让你所谓的真相改变。
如果你从小都被灌输一种思想,每天接收相关的信息,那这种思想对于社会大众无论是好是坏,你都会觉得这种思想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你的是非善恶观就是这个,你的真相就是这个。
很多东西其实就只是靠着大众认知来分辨,比如是非善恶、真假对错,并没有一个标准。当然不应该说完全没有,我们确实有标准、有规定和有规则,然而这些也是由人建立的。这里的人有可能是少数人,但更有可能的是大众。
所以最可怕的一点就是,大众认知是可以操纵是非善恶和真假对错的。从众心理、人云亦云的行为和随波逐流的态度,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规则”的建立者。简单举个例子,网络语言的流行和梗的出现,有时候就那么莫名其妙,用的人多了也就成功流传了。
在信息爆发的今天,在网络和手机普及的今天,各种信息涌入我们的生活,但同时还充斥着大量的虚假和误导性信息。在保持好奇心的同时,也请保持质疑,保持思考。在没有绝对对错的情况下,你是否应该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你真的没有被所接收的信息左右自己的思想吗?
你们看我的文章,也请带着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毫无防备地接收所有信息。毕竟你也不知道我说的到底是对还是错。那些不利于我的观点或者不想被你们知道内容,我可能就会弱化甚至直接去掉,所以你们看到的内容,只不过是我想让你们看到的而已,我先做出了选择,你们才在我选择的基础上再做选择。其他的信息源同理。
我是舒宜昂,希望你喜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