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来自人民日报微博)
看到这里,你的思路或许清晰了不少。但关于“嫦娥四号”还有这些问题,你是否知道呢?
飞行20多天才着陆,为何这么久?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就成功发射,不久后就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了向月球飞行的旅程,但为什么还需要经过20多天的太空飞行才能着陆月球?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嫦娥四号”实现的是月球背面着陆,需要找准合适的时机与角度。
“嫦娥四号”发射和发射后的一段时间,月球的背面是寒冷的黑夜,不能实施软着陆月球的背面,一定要等到月球背面阳光普照的白天,才能实施背面软着陆。据科研人员精确计算,在2018年12月30日的时候,太阳将再次照射到预定落区,而在绕月飞行的这段期间内,“嫦娥四号”也没“闲着”。
欧阳自远介绍,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供嫦娥四号安身。因此它还需调整角度,进行变轨调整,使得自身处于最佳的降落轨道,所以等真正着陆的时候,已经是2019年的1月初。
月球背面的秘密是什么?
你知道吗?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平均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在地球上的我们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犹抱琵琶半遮面”,月球的那一面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据欧阳自远介绍,目前全球已进行过一百多次探月活动,对月球背面开展过地形地貌影像图的编制和载人环月飞行对月球背面的观测。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于人类而言,月球背面仍犹如一个“秘境中的秘境”,有许多未知等待探测。
(图片来自《月球》电影截图)
“通过对月球正面的探测,人类基本掌握了月球正面演化的历史,而月球背面则记录着月球更古老的历史。”欧阳自远说,“月球背面的地质情况与正面有所不同,研究这里的地质演化历史,对探索月球的形成和长达40多亿年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报道,“嫦娥四号”此次登陆月球背面的主要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充实和完善月球最古老时期的演化历史;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我们希望在冯•卡门撞击坑里找到更古老的岩石。”欧阳自远说。
还有没有嫦娥五号?
答案是肯定的。
据新华社4月24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部长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透露,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在2019年发射,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
“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围绕深空探测,将开展火星绕落巡、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回、木星系探测等。” 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表示。
参考资料:
中新网,2019年1月3日,《揭晓了:嫦娥四号月球车命名“玉兔二号”》
解放军报,2019年1月1日,《为何嫦娥奔月要先架“鹊桥”“鹊桥”中继星有啥特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华舆 编辑/孙东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