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价目表,硫酸铜的价格

首页 > 科技 > 作者:YD1662024-08-26 02:05:42

睡虎地4号秦墓发掘出的墨块、石砚及研磨石 左:墨(M4:12) 右:石砚(M4:10)附:研墨石

此外,1965年在河南陕县刘家渠数座后汉墓葬内发现五件古墨样品。据其遗址报告称,其中三件(8:60,37:45,及102:9)保存较好,均作圆柱形,系用手捏制而成,墨的一端或两端曾研磨使用过。样品圆径自1.5厘米至2.4厘米,残高自1.8厘米至3.3厘米不等;其中之一并有木盒[16]。1958年在南京老虎山二处东晋墓葬(M2号墓及M3号墓)掘出两件古墨样品。据其遗址报告称,M2号墓所出的墨为条形,长约6厘米,宽约2.5厘米;M3号墓所出的墨已破碎,无从获得尺寸。上述样品经分析化验,推断M2号墓墨系掺有有机物的泥土而非真墨。M3号墓墨谓墨色黑而质轻,有黄色小粒,似杂质黄土,在显微镜下与现代墨比较,粒子相似,成团状,加热能燃烧,烧后留灰少许。此点与现代墨相似,故断定为墨[17]。据此可以推断M2号墓所出之墨类似早期记载所述的“石墨”,而M3号墓所出者则为较高级的人造墨[18]。

三、中国墨的颜料及成分

自十三世纪以来,学者即认为中国墨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最初以漆所制,嗣以矿物,最后则以松烟及油烟为之。关于中国墨是否曾以漆为原料的说法,现代学者有不同意见。关于漆书的现存最早文献见于五、六世纪间所纂修的《后汉书》及《晋书》。不过这些记载所述皆早于汉代的简牍,而此类文献所称的漆书,解释亦各有不同[19]。

硫酸铜价目表,硫酸铜的价格(9)

金农《漆书盛仲交事迹页》 绢本散页,清,43.2 x 32.5 cm 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就近代发现而言,漆可能曾在坚硬而不吸墨的表面书写。据上述睡虎地秦墓所发现一批竹简文献记载,凡国有工具、甲胄及武器等,质地坚硬,无法施刀雕刻者,则以漆及朱砂书写其所属官署名称[20]。此类简牍也引述漆园管理及检验漆品质的规则[21]。据其注文显示,漆系早期专供书写于某些不吸收水性墨的材料,诸如金属者是。不过可以确定漆并非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因为迄今尚无考古发现证明漆曾使用于简牍或缣帛。但在某些墨的制作中,漆可能有少许成分,作为配料。

以缣帛书写,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纪,战国以迄汉代的帛书已陆续从中国本土及中亚地区多处遗址出土[22]。纸张用于书写始自后汉。公元二世纪以墨书写之样品亦于居延、敦煌、楼兰,及他处遗址发现[23],然此等早期缣帛及纸张文献的用墨迄未予以化验,因之,其中成分也就难以断言。

硫酸铜价目表,硫酸铜的价格(10)

马王堆《老子》乙本帛书(局部) 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松烟是传统制墨所最常用的原料,自东汉韦诞时代已经如此,曹植(192—224年)《长歌行》诗云:“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干”,堪为例证[24]。五世纪的《齐民要术》认为韦诞的制墨配方是用细致且清纯的烟灰,经捣杵及筛滤,以除去一切附着的植物杂质[25]。虽然此种烟灰来源并未指明,但揆诸事实,既有除去植物杂质的程序,它必为木材,或即松烟所制。据最近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所作的一项研究显示,十四世纪以松烟所制的中国墨,其炭粒子形体极小而且划一,要优于同样以烟灰所制作的现代墨[26]。

明宋应星(约1600—1660年)在《天工开物》所述松烟制墨法为:

寻常用墨,则先将松树流去胶香,然后伐木。凡松香有一毛未净尽,其烟造墨终有滓结不解之病。凡松树流去香,木根凿一小孔,炷灯缓炙,则通身膏液就煖倾流而出也。

凡烧松烟,伐松斩成尺寸。鞠篾为圆屋,如舟中雨篷式,接连十余丈,内外与接口皆以纸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数节,小孔出烟。其下掩土砌砖,先为通烟道路。

燃薪数日,歇冷入中扫刮。凡烧松烟,放火通烟,自头彻尾。靠尾一、二节者为清烟,取入佳墨为料。中节者为混烟,取为时墨料。若近头一、二节,只刮取为烟子,货卖印刷,书文家仍取研细用之。其余则供漆工、垩工之涂玄者[27]。

硫酸铜价目表,硫酸铜的价格(11)

宋应星《天工开物》之《松烟》 明崇祯十年涂绍煃刊本 1637年

虽然松烟可能仍为制墨最常用的原料,不过宋代以后,另有它法,即灯心燃烧所产生的油烟,其中有动物油、植物油及矿物油,诸如鱼油、菜油、豆油、大麻油、芝麻油、桐油,及石油等。在明代,据称松烟墨占十之九,油烟墨占十之一[28]。1738年杜哈德(Jean Du Halde)所述油烟制墨作业程序为:

墨工在注满油料的容器内点燃五、六支灯心,然后将之放妥并覆以漏斗状铁盖,两者须保持适当距离,以便收集全部烟灰。收集足够之后,就取下铁盖,以鹅翎扫其底部,使烟灰落于干厚纸板上。此即其制作细致光泽的墨的方法。上等油料能增加墨的光泽,使墨更受重视与厚爱。未经鹅翎扫下及粘附于铁盖者均属粗质油烟,将之刮在碟上,用以制作寻常用墨[29]。

上述早期另一种中国墨的来源即“石墨”。它似为某种矿物质,可就其原本形态使用,也可加工磨碎使用。文献所称的“石墨”可能是某种形态的煤炭、石油或石墨,因早期记录所载“石墨”发现遗址均坐落于现今生产石墨地区[30]。

松烟及油烟的主要成分为碳,呈游离状态的碳不易与其他材料混合,因此制墨加碳须与接著剂并用,使碳料得以附著于书写表面。中国墨所含接著剂之另一作用在于结合碳微粒,以保持固体形态。

中国墨传统上以胶为接著剂,系以各种动物残骸,诸如生皮或皮革、肌肉、骨骼、介壳、兽角、鱼皮、鱼鳞、鱼鳔等制成[31],所用水质也不容忽视。上述某种物质煮沸后所成粘汁须以纱罗筛除渣块,再使凝为固体,以备使用[32]。在制墨前,先将固态胶加上梣皮汁等溶剂予以溶解[33]。胶与颜料之比例或因选材性质及要求墨的粘度而有不同,而粘度则由施墨书写的材料性质而定。例如,十八世纪初所编《格致镜原》卷三十七记载制墨配方,就有油烟及胶等量取用之“对胶法”[34]。

除上述主要颜料及接著剂外,明代之前尤爱添加其它材料,以改善墨的粘度、色泽及气味。其所用各种添加物有时竟多达一千一百种[35]。其中包括:蛋白、雌黄、生漆、皂角,及巴豆等以改善墨的粘度;朱砂、秦皮、紫草、茜草、黄芦、黑豆、硫酸铜、五倍子、地芋、蜷松、胡桃、牡丹皮、猪胆、鲤鱼胆、珍珠、薰草豆、石榴皮,及银硃等以改善墨的色泽;以及丁香、檀香、甘松、樟脑和麝香等以改善墨的气味[36]。

四、制墨的技术程序

由于制墨配方通常须严守秘密,以防同业竞争,因此,留传至今的配方或许仅为当年实际使用的极小部分。虽然制造一般用墨的程序大致相同,但其确切成分、调制方法、分量多寡等,则各有家法,颇多出入。据宋李孝美(享名于1095年前后)、晁贯之(约1100年)、明沈继孙(享名于1598年前后)等所撰关于制墨法之早期著作所述[37],制墨步骤包括搜烟、罗筛并拌入既溶胶及各种添加物,揉搓,捣杵,蒸剂,入模,覆灰,荫干,上蜡,储存,及研试等过程。

现存中国的最早制墨配方,据说是东汉韦诞(179—253年)所作,载录于五世纪后魏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卷九《合墨法》:

好醇烟捣讫,以如细筛于堈内,筛去草莽,若细纱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黑曲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梣,江南樊鸡木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

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亦以朱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

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臭败,寒则难干,潼溶见风,自解碎。重不得过二、三两。墨之大诀如此,宁小不大[38]。

后世,甚至今日制墨所用的各种主要成分均可见于此一最早配方:颜料(烟灰)、接著剂(胶),及各种添加物(梣皮、蛋白、朱砂、麝香)。

南北朝梁代的冀公另有一配方,载录于宋苏易简撰《文房四谱》卷五: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右以胶水搜作挺,火烟上熏之,一月可使。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其色可爱[39]。

十世纪南唐李廷珪所创制墨配方见于宋李孝美撰《墨谱法式》卷下《廷珪墨》:

牛角胎三两,洗净、细剉,以水一斗,浸七日;皂角三挺煮一日,澄取清汁三斤,入栀子仁、黄檗、秦皮、苏木各一两,白檀半两、酸榴皮一枚,再浸三日。入锅煮三、五沸,取汁一斤,入鱼胶二两半,浸一宿。重汤熬熟,入碌矾末半钱,同滤过,和煤一斤[40]。

硫酸铜价目表,硫酸铜的价格(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