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神舟十二号发射上天有什么用处

首页 > 科学 > 作者:YD1662022-11-29 22:23:06

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神舟十二号发射上天有什么用处(1)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升空。

起飞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成功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为何意义重大?

神舟十二号,完成五项“中国首次”

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神舟十二号发射上天有什么用处(2)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以来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高度,完成五项“中国首次”,即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翻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不难看出,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开始验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今明两年中,我国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在这两年中,“验证”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关键词。除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外,神舟十二号还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航天人的征程是星辰大海。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已经引入神舟十二号飞船设计之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了北斗系统定位数据。神舟十二号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也完全使用国产CPU芯片,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实现自主可控。

为何“布局”太空

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神舟十二号发射上天有什么用处(3)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航天将加快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重点推进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国家卫星互联网等重大工程。对于中国而言,探索太空意义何在?

当前,太空进入商业化新时代,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引擎。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仲晶教授认为,太空领域正孕育着颠覆性和革命性的技术创新。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正在大力发展太空互联网、太空3D打印、太空激光通信、量子导航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颠覆传统认知,一旦取得突破,将完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于2016年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和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一旦这些技术取得突破,将完全改变我们传统的通信和星际导航方式。

此外,伴随航天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和太空力量的迅猛推进,太空真正成为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制高点,在强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太空的支持。太空中的各种卫星为我们提供测绘、通信、导航、气象等各种信息与服务,维持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可以说,没有太空的支撑,人类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伴随人类对太空依赖性的不断增强,太空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实现国家安全的先决条件。没有太空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尤其是在突发灾害和重大事故中,太空更是承担着重要角色。太空提供的各种情报信息、精准定位和快速数据分发能力是国家安全应急体系高效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新时代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神舟十二号发射上天有什么用处(4)

通往太空之路无平坦大道,唯有革故鼎新、勇往直前。载人航天是航天领域技术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工程。要建好一个国家太空实验室,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保障能力,还需要不断创新。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载人航天一路走来,证明了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增强了中国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蔡劲松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刊文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诉求,是以科技创新主动赢得国家发展主动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要坚持创新的逻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判,即当前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深刻把握创新逻辑,充分遵循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变化和科技文明进步的时代轨迹,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尽快作出科学有效的整体部署和战略安排。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空间、生物、能源、海洋、材料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我国科技创新和关键科技领域安全还亟须应对“卡脖子”问题、科技治理效能不高、国际科技合作环境恶化等多重挑战。从科技发展的进程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体系系统工程。其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仅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要求,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抓住新科技革命机遇、促进世界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首先应聚焦“国家战略、关键领域、基础创新”,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优化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国家层面“统一领导、灵敏高效、协调联动、运行顺畅”的科技治理体制机制;其次,要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合优势资源、整合精锐力量,重点建设一批聚焦关键科技领域基础创新和前沿交叉的基础性科研设施,加快各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模式创新;第三,要持之以恒重视基础研究,着力推进“卡脖子”问题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制定关键科技领域重点突破计划,实现我国关键科技领域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产出更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

此外,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强调,“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当代科技面临的颠覆性、剧变式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统筹科技创新发展及科技安全治理。

早在2012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曾发布《2030年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报告,全面分析了到2030年影响全球格局变革的重要因素,认为美中关系或是决定全球未来的最重要双边关系。同时,报告将科技创新作为影响世界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这使得科技自立自强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撑地位更加凸显。

统筹科技领域发展和安全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支撑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基石。新时代背景下,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与统筹科技领域发展和安全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应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和安全治理”相结合、“底线思维和预警防范”相结合、“前瞻部署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促进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不断提升;其次,应着力实施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与安全监测平台,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科技安全危机应对,试点建立“科技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重点机构采取重点精准防护策略,对关键科技领域安全进行跟踪监测、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并完善安全预警与科技创新、危机应对的衔接机制,拓展科技合作及安全危机处置的国际渠道;第三,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握科技传播的中国话语权和国际影响,明确科研主体的科技传播安全责任,确保科技传播安全,对泄密或严重浮夸的失实报道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应实施人才保障计划,重点培育科技“自主创新 安全治理”复合型人才,营造激励科技创新与安全治理发展的良好环境。


来源:人民论坛新媒体综合整理新华社、《学术前沿》、《国家治理》周刊
【声明:本号是为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