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摄入乌贼,信天翁是如何确保正常活动的呢?科学家发现,这与信天翁自身的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有两种速度——基本代谢和最大极限。基本代谢是指生物处于休息状态时自身的新陈代谢的速度,最大极限则是正常新陈代谢的最高值,超过最大极限,生物即使摄入再多的食物,它的体重也会减轻。以参加环法自行车比赛的运动员为例,他们体内的新陈代谢的最大极限是基本代谢的4倍左右。信天翁的新陈代谢的最大极限大约是其基本代谢的两倍,这就是说,信天翁在运动时十分注重节省使用自身能量。当它们哺育雏鸟时,由于劳动强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新陈代谢的速度必然超过最大极限,体重和身体素质因此有所下降。由于身体的过度消耗,一旦完成抚养任务,它们必须飞往食物充足的地方补充体内的脂肪存储。澳大利亚的伍伦贡海域恰巧满足了它们的需要。
到9月份,漂浮在伍伦贡海面的乌贼就完全消失了,这时,信天翁也将启程飞回大本营筑巢,为新的宝宝的出生作准备。凭借每小时近50千米的飞行速度,它们大约在11月份前后就能返回老家。对这些生性热衷于飘泊的信天翁而言,它们首先要在近两个月时间内飞行近20000千米,从澳大利亚飞回老家,然后花近1年的时间精心哺育它们的后代。接下来,它们还得飞行近20000千米,才能又一次来到澳大利亚享受饕餮盛宴。
没有人具体统计过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究竟生活着多少乌贼,但有数据显示,近几年中,由于人类大量捕捞乌贼,信天翁的食物减少了,导致信天翁的数量逐年递减。因此,我们必须在捕捞乌贼的同时,考虑信天翁的生存问题。人类没有权力剥夺原本属于信天翁的盛宴。
追踪信天翁
信天翁一生中90%-95%的时间都在亚南极海域的寒风中翱翔。过去由于没有先进仪器的帮助,生物学家对信天翁的了解差不多和常常看见信天翁的远洋水手相当。甚至还不如他们。直到20多年前,科学家对信天翁的观察还仅限于近距离观察其哺育行为。这也是这种鸟让没有翅膀的人类略微接近它们的唯一的机会。那么,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的信天翁究竟会飞向哪里?随着一代又一代小型追踪仪器的出现,生物学家开始逐渐揭开信天翁觅食之旅的神秘面纱。
1989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小型卫星接收器,主要用来追踪航行的船只。生物学家将它加以改进后,用来追踪大型哺乳动物如熊和驯鹿的行踪。这种仪器最初重达900多克,对鸟类来说太大了。后来,经过改造的追踪器重量仅170克,刚好能挂到一只10千克重的漫游信天翁的身上。
卫星追踪器传回来的资料令人吃惊,信天翁的一次觅食之行可以持续10到15天。它们可以飞到距离巢穴2800多千米远的地方。飞行总距离超过15000千米。它们的行程呈一个不规则的环形,其中会有一些小的迂回从而增加整个行程的长度。为了节省能量,它们通常会借助风力滑行。它们能长时间地停留在空中,有时甚至几个小时不扇动一下翅膀,仅凭风来吹送。风平浪静的时候,靠狭长的翅膀支持身体略显吃力,这时,信天翁会选择在海面悠闲地游泳。
早在1990年,约重60克的温度记录仪出现,科学家利用它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即信天翁是飞到食物丰盛的地方定点捕食还是全程捕食。信天翁是在寒冷海域活动的海鸟,一当进食,其胃内的温度肯定要下降。因此,只要让信天翁将温度记录仪咽到肚里,就能了解其进食情况。结果显示,信天翁在旅行的全程随时捕猎。通常,它们每飞行5-6小时就能发现一群猎物,每一次都会吞下至少两条鱼。
信天翁以每小时约100千米的飞行速度横跨洋面。如果单靠自身产生的能量,身体的消耗应该非常巨大。可是,通过安装在信天翁身上的心率监视器,科学家发现,信天翁飞行的能耗其实非常之低,而且是目前所知鸟类中耗能最少的。在飞行过程中,信天翁的心率仅比休息时提高了10%-20%,而其他依靠拍打翅膀 飞行的鸟类在飞行时,其心率会达到静止时的200倍。那么,信天翁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它们有独特的节能措施吗?其实,信天翁不过是学会了利用自然而已。它们就像在空中飞翔的滑翔机,可以利用风力上下翻飞。它们对风向的把握也非常娴熟。向北飞,采取反时针的方向;向南飞,则采取顺时针的方向。
杰出的飞行家:军舰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