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了今天太阳日就需要24小时了,而且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还会一直持续下去,未来一个太阳日会多于24小时,甚至到25小时,当然这已经是数亿年后的事了。
上文我们已经了解了变慢会造成什么影响。那为什么我们用钟表计时以来没有发现像我说的太阳在天空中位置滞后的现象呢?
其实科学家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会定期地给我们的钟表增加1秒钟的时间,也就是这一分钟有61秒,当地球自转周期误差累计到了1秒中,我们就调整自己的钟表以跟地球自转周期对应。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已经增加了27个润秒。
但是影响地球自转的因素不仅仅是月球,在短周期内,还有地震、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冰川融化,进而导致的地球转动惯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
例如每一次地震都是地球收缩、重元素沉降导致的,地球质量分布得越靠近自转轴那么它自转的就会越快,南北极冰川、高山积雪快速融化,也会使得高海拔的质量转移到低海拔;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地球自转加速。
最新的研究发现,由于以上的因素确实导致了地球在2020年自转速度加快了,比24小时要短,而且科学家也认为在2021年地球平均每天会比24小时短0.05毫秒。
而我们现在一天还使用的钟表时间是24小时,根据上文我们学到的知识就能知道,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就会超前于钟表时间。
那么我们是否要在未来调整自己的钟表,以应对地球自转加速,周期变短呢?
调整的方式就是增加负润秒,也就是减去一秒钟的时间,让钟表时跟上地球自转。目前科学家并没有明确地表示未来是否增加负润秒。
因为地球现在的加速只是由自身原因导致的短暂现象,而减速却是长期的效应。如果要增加负润面,那也没啥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都是在毫秒级别波动的,因此我们日常生活并不能感觉到每天的时间有什么差异,但这在科学上却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