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在古代被尊称为什么,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07 03:35:43

7,皇上和诸侯的自称。

诸侯自称“不谷”,谷善养人,不谷就是不善;

皇帝自称孤、孤家、寡、寡人。顾是孤单无伴,寡是寡德无才,都是谦称。

朕是皇帝的专用词,从秦始皇开始使用。它的原意,笔者也不太清楚,所以也不敢随便解释。

二、古人口中的“你”,都是怎么称呼的。

1,古人对皇帝,为什么称呼陛下,而不是“陛上”。

先来看一个小小的笑话。在《晏子春秋》中,有一次齐景公登高台,在台阶(陛)上累的走不动,就骂骂咧咧的说:“这些破民夫,怎么把陛修的这么高!”晏子听了,回怼说:“您要不批准,谁敢修这么高啊!”

陛是台阶。对陛下这个词,三国时文学家蔡邕解释说:"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仔细分析,这些话能看出许多的毛病和其他东西来。因为篇幅有限,不能展开说,姑且就按他的解释来吧,他这个解释,还真影响了以后的许多叫法。

臣子在古代被尊称为什么,臣子对帝王的尊称(5)

2,殿下,阁下,麾下,足下。

对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都用"殿下"这一尊称。

"阁下"一词盛行于唐代,是当时对高级官员的尊称。古代高级官员的官署往往称阁,故以"阁下"相称。

麾下,是军人对将帅的尊称。

足下,一般人都可以互称。

3,子,长者,卿,先生,公。

子是古代尊称,男子皆可称之,学生对老师也称子,夫妻之间彼此称呼“内子”和“外子”。

长者用来称呼有徳行受尊敬的人。

卿是古代尊称,古时使用较广。君称臣叫“爱卿”,夫妻之间的爱称是“卿卿”。

先生和公多称师长、老人或有徳行的人。称呼先生是侧重学识,称呼公是侧重地位。

臣子在古代被尊称为什么,臣子对帝王的尊称(6)

4,对自家人和朋友的称呼。

朋友之间,称呼是仁兄、贤兄、仁弟、贤弟,自称则一般是“愚弟”。

只要是朋友,年龄大的也可自称为愚弟,叫对方为贤兄,表示敬重。我们看到古人的书信来往,或口头称呼,无论年龄大小,经常这样叫。

对自家人,一般前面加个贤字,如贤姊、贤妹、贤甥、贤侄等,对自己则加个“愚”字。

三、古人称呼第三人,一般不直接叫“他”,称呼非常的繁多而“麻烦”。

古人称呼“他”是最麻烦的,叫法特别多,大概看看。

1,称呼家人。

称对方的父亲,叫令尊、尊公、 尊大人、尊大君、尊翁、尊驾。

称对方的母亲,叫令堂,令是仁善之意。

称对方的儿子,叫令郎、令郎君、令嗣、令子;称对方的女儿,叫令爱、令嫒。

此外还有, 称对方嫡妻叫令正,对方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叫令兄,令姊,令弟,令妹。

称对方的女婿叫“令坦”,源出王羲之“坦腹东床”的典故,叫“令坦”是称对方找了一个“乘龙快婿”。

臣子在古代被尊称为什么,臣子对帝王的尊称(7)

2,带等级称谓的“他”,都是怎么称呼,简单看看。

君。在周代,专称诸侯为君。到了战国,君指功臣和贵族,如有名的孟尝君等“四君”。秦统一天下后,称皇帝为君。后来又引申为对男子的尊称,如父和夫,也可称君。

士。这个称呼也一直在演变。篇幅所限,不能细讲,要不太散了。

此外,还有民、庶人、庶民、工、奴、阍人、寺人(宦)、黔首、布衣等称呼,几乎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有些词,自己也说不太清楚具体的演化。

臣子在古代被尊称为什么,臣子对帝王的尊称(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