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子女众多,生有9个皇子,除了皇二子和皇三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外,其余诸子都活到了成年。这在婴儿死亡率很高的清朝,堪称奇迹。
在道光皇帝的众多皇子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咸丰皇帝奕詝、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等人。在他们的盛名之下,其余皇子的存在感就比较低了,比如本文的主人公——惇亲王奕誴。
奕誴生于1831年,是道光皇帝的第五个皇子。由于奕誴的生母祥妃出身低微,没有得到道光皇帝的宠爱,因此奕誴也没有得到道光皇帝的喜爱。奕誴的教育和成长也处于“放养”状态,读书读得一团糟,这就更遭到了道光皇帝的嫌弃。
1846年,时年15岁的奕誴被道光皇帝过继为已经去世的叔叔惇亲王绵恺,作为绵恺的嗣子,承袭他的爵位。这就意味着,奕誴已经被提前踢出了争夺皇位的行列。
由于惇亲王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所以奕誴承袭爵位时被降了一格,仅仅为郡王。
咸丰皇帝即位之初,奕誴奉命在内廷行走,有了一份工作。可是,奕誴为人比较率性,不拘泥于宫廷里的繁文缛节,经常作出失礼的事情,动辄得咎。1855年,咸丰皇帝一怒之下,将他的爵位从郡王降为贝勒,罢免一切职务,回上书房读书。
已经24岁的奕誴还得来到上书房里,跟一帮年幼的子侄们一起读书写字,还真是够呛。好在没过多久,咸丰皇帝就恢复了他的郡王爵位,加封为亲王。
那时候,奕誴并没有在朝廷里任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按照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故事:另类王爷敦亲王奕誴》中的记录,奕誴整天在外面溜达。他虽然已经贵为亲王,却一点都没有亲王的架子。到了夏天,穿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到什刹海纳凉,坐在那里,拿一把大蒲扇跟一帮不认识的人聊天、吹牛;到了冬天,就裹一件老羊皮袄,悄悄地溜到正阳楼一带去吃烤羊肉,喝羊肉汤。
此外,奕誴还经常跟一班脚夫轿班喝酒。大家不知道他是王爷,他也从不摆出王爷的架势。
可是,奕誴并不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人。必要的时候,他甚至敢“怒怼”慈禧太后。
咸丰皇帝死后,同治皇帝即位。同治皇帝的皇后叫阿鲁特氏。阿鲁特氏出身名门,是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又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性格刚烈,为人处世不会“低眉顺耳”。慈禧太后自然就不太喜欢她,婆媳关系一直闹得很僵。
一次,慈禧太后在奕誴面前埋怨阿鲁特氏不听话,老是顶撞自己,干脆将她废掉。奕誴毫不犹豫地说:“想要废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才行。”
这句话,刚好踩到慈禧太后的痛脚上。
清朝规定,只有皇帝在紫禁城举行大婚,皇后才能从大清门抬进来。有清一代,享受从大清门抬进来待遇的皇后并不多,总共只有5位,阿鲁特氏就是其中之一。当年,慈禧太后是以选秀的方式进入皇宫,自然没有享受到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待遇。
慈禧太后被气得够呛,却也只能无可奈何。毕竟,奕誴与自己的丈夫咸丰皇帝平起平坐,自己在他面前真没有摆谱的本钱。同时,奕誴被同治皇帝授予宗令一职,负责管理宗人府,这就意味着,他有权在皇族内部管到慈禧太后。
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参考资料:《清史稿》《北京故事:另类王爷敦亲王奕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