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放弃河套,明朝河套地区怎么失去的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7 07:05:59

河套地区地处蒙古草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之处,黄河三面环绕,形似套状,遂以河套命名。凭借着黄河灌溉之利,河套地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又兼得阴山、贺兰山之地利,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战国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向北扩展获得此地设立云中郡,其后秦朝改置九原郡,汉朝则设五原郡。唐初设朔方军,与突厥划河为界,唐中宗时,在黄河以北筑有三座受降城,唐末藩镇割据,地方崩坏,河套地区逐渐为党项拓跋氏占据。并于1038年由拓跋元昊建国大夏,史称西夏。元灭西夏后,设立宁夏行中书省,不久并入甘肃行省。

明朝为什么放弃河套,明朝河套地区怎么失去的(1)

明初河套军事力量的立与废

明初朱元璋驱逐元朝大将王保保于塞外后,光复河套并设东胜州。洪武四年(1371年)废州置卫,同时设置失宝赤、五花城、翰鲁忽奴、燕只、瓮吉剌等五个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再将东胜州分置左、右、中、前、后五卫,隶属行都司,次年罢中、前、后三卫,只保留左、右两卫。

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发动靖难之役获得明朝统治权的朱棣,为防漠南诸卫及塞王异动,将漠南诸卫及塞王尽迁关内,东胜卫大多被迁往北京拱卫京师。

其中迁东胜左卫于北京永平县(今河北卢龙县),右卫于北直遵化县(今河北遵化市),中、前、后三千户所于怀仁(山西大同)等处守备,自此河套东胜卫城逐渐荒废。正统三年(1438年)明朝重新在河套地区设立东胜卫,但后因新设东胜卫孤悬草原、粮草不济,守御困难,又迁至延、绥地区。期间河套地区防务空虚,逐渐为漠南蒙古诸部占据,成为其侵扰明朝内地的基地。

河套空虚,蒙古诸部寇边愈演愈烈

明朝为什么放弃河套,明朝河套地区怎么失去的(2)

有明一代,自土木堡之变后北方边患就从未停止过。天顺年间,蒙古孛来部的侵扰不断。天顺元年(1457年),孛来部入侵宁夏,宁夏卫参将种兴战死;三年正月,明军石彪、杨信击败孛来部于安边营;四年八月,孛来再次分兵三路侵略大同;五年六月,又入侵河西,大败明军,同年八月受明朝军事合围压力,孛来部上书乞和,并于第二年春向明朝正式朝贡。

但孛来乞和后,并没有给明朝北部边境带来持久的稳定。成化初年,蒙古毛里孩、伯加思兰、哱罗忽、满都鲁等蒙古诸部相继南侵屯牧河套。自此,明朝与蒙古诸部为了河套地区的控制权开启了长达百年之久的斗争,在此期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蒙古入据河套,明朝发动第一次河套争夺战

由于蒙古诸部以河套为据点,屡犯明朝宣府、大同、延绥等地,对明朝北部边疆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延绥巡抚王锐的请求下,明朝于成化五年(1469年)派出右副都御史王越搜剿河套,开始了与蒙古诸部的第一次河套争夺战

战争初期,由于蒙古诸部潜居河套,时牧时战,出没无常,明军始终无法将其全部逐出河套。成化六年三月,谍报蒙古诸部将大举入侵。针对明军战力不强,且防守范围过广,蒙古诸部则潜伏于河套各处等不利局面,平虏将军朱永提出战守两策,战则集中优势兵力,“相机审势”,一举破敌。守则采取“游击”战法,无事耕牧,有敌躲避,敌弱截*,敌强则固守城堡。兵部尚书白圭以各项军事准备不足为由要求河套明军采取守策

明朝为什么放弃河套,明朝河套地区怎么失去的(3)

成化八年,白圭以蒙古诸部久据河套,屡为边患,上疏建议搜剿河套,其后明朝命右副都御史余子俊,总兵许宁等大举搜剿河套,所有行军方略仍命叶盛与诸将会议奏闻。同年5月,明朝详细讨论了攻守利弊,认为蒙古入居河套,若不痛加剿灭,边患终无宁日”。最终决定调遣八万军力参与到河套搜剿的军事行动中。

成化九年,据守河套的满都鲁及哱罗忽、伯加思兰将部族老弱留于红盐池,率兵向西大举深入明朝秦州、安定等地。王越趁红盐池蒙古防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把握机会亲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统领五千骑兵偷袭红盐池

“擒斩三百五十,获驼马器械无算,焚其庐而还”。

满都鲁掠夺而回时,族中妻儿牲畜都已损失,据点也被破坏,不得不北出河套。明朝自此取得了第一次河套争夺战的胜利,为河套地区带来了近二十年的和平

明朝为什么放弃河套,明朝河套地区怎么失去的(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